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335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专业学位]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335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专业学位]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7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335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专业学位]考研仿真模拟题(二)16 2017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335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专业学位]考研仿真模拟题(三)31 2017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335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专业学位]考研仿真模拟题(四)46 2017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335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专业学位]考研仿真模拟题(五)58

一、简答题

1. 简述19世纪上半期美国大众化报纸的主要特点。

【答案】美国大众化报刊主要是指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上半叶,美国新闻史上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读者对象较政党报刊更大众化及售价低廉而得名。美国大众化报刊其内容以大众普遍关心的内容为主,一般分为多个不同版块分别刊登新闻、体育、娱乐、财经、房产、美食、汽车、教育、数码等信息; 专业性不强,内容一般浅显易‘懂,迎合大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趣味; 价格一般不高,主要利润来源于广告。其价格一般定位于5角至两元,依照版面多少和印刷精美程度而不同。价格策略是不求在零售或订阅价格上收回成本,以低廉的价格尽可能大的扩大发行量,然后再把大批的受众出售给广告商。美国大众化报刊时期主要的报刊是《太阳报》:、《纽约先驱报》、《纽约论坛报》和《纽约时报》。主要特点有:

①面向社会中下层,以广大平民百姓为主要读者对象

②政治上标榜超党派而廉价

③报纸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④经济上实行商业经营,广告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报价明显低于其他报纸,不依赖政府或者政府的津贴

⑤内容上,除了少数鼓吹社会改革、宣传改良主义主张的以外,一般着重报道地方新闻、社会新闻、警事新闻、体育新闻以及种种软新闻

⑥读者对性为平民大众,也称大众化报纸

⑦文字简短通俗,编排活泼花哨,可读性强。

2. 信息传播领域的受众权利卞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信息传播领域的受众权利包括:

(1)知情权

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

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知情权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而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专门性的大众信息传媒,有权利更有责任及义务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开拓公共信息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知情权是现代媒介的核心问题,也是新闻传播学所要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2)表达权

从一般意义上说,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

(3)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①受众通过和借助新闻媒介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公共领域内的部门和各项活动依法行使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即受众借助媒介行使的舆论监督权。这部分权利与媒介享有的新闻自由权是重合的,也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组成部分之一。

②受众针对新闻媒介的活动所行使的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我国宪法中明确保障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针对我国新闻媒介的特有属性,公众自然有权依法监督其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同时还必须指出的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信息属于社会公共资源,事关公众利益,带有公共性,新闻媒介作为专门性的社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和传播公共信息是其重要而无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个特定层面上,无论任何国家、任何属性的媒介都带有一定意义的“公共性,,,应当属于受众监督的范围之内。因此,对于媒介的建议权、监督权不是媒介自上而下赋予受众的,而是受众作为公民自然应享的权利。在当今世界性的媒介商业化浪潮中,商业性有日益威胁、损害媒介公共性的势头,这时强调和坚持受众对媒介公共活动及其公益性的批评和监督显得尤为重要。

3. 简述中国古代的新闻活动。

【答案】(l )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

人类的新闻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当时的新闻活动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①形式:用火做信号、用图画传递信息或口头语言。

②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 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 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且相互传递情况,以便商量对策,协调一致,采取行动。

(2)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

①社会条件(1)新闻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

表现在参与传播人数的增多、传播空间范围的扩大以及传播专职人员的出现。过去仅几十人、几百人的一个原始人群,新闻传递不超过几十里; 而在奴隶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在整个国家内进行,一个信息可以传递到几千里外。原始社会没有脱产的专职人员,而奴隶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有一大批脱产的专职人员。

(2)新闻的内容大大丰富、复杂了

原始人的新闻活动并不频繁,集中于了解自然界的变动、部落间的战争。而在奴隶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人类的新闻活动除了了解自然界的情况外,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

况。

(3)传递新闻的手段多样了

原始社会只有语言和极为简单的符号、信号:奴隶社会开始用手写的文字作媒介,封建社会又有了印刷品。

4. 简述认识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的意义。

【答案】(1)报纸和电台、电视台的商品性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报纸是商品,报纸通过市场流通到达广大读者手中,读者花了钱来买(订阅)报。报纸的商品性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电台、电视台行销手段只有一次售卖,即出售一定的时段给广告客户,在节目中插播广告,让受众有意或无意、自觉或被迫地在收听收看节目的同时也收听收看广告。电台、电视台的广告同样按量按质论价,按量指广告占有时段的长短,按质就是视听众的多寡而定。

(2)认识到新闻媒介产品商品性的意义

①积极意义

经常考虑读者的需要。新闻媒介如果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受众就不愿去买、去看,一切意图都会落空; 报纸既然是商品,那必然可以自由买卖,报纸的销售就会越出行政的区域,报业间必然存在竞争,迫使新闻工作者不断改进工作; 报纸既然是商品,那就必然有价值规律发生作用。这就要求加强对报纸生产的经营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②消极后果

以商业原则指导办媒体,冲击公共利益至上原则。在商业原则下,媒体不再以满足公共知情权为己任,而以报纸发行量及电视、电台的收视率、收听率为第一诉求。为此,在媒体间展开激烈的竞争。事实证明:物质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一般会使产品越来越价廉物美; 而精神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却往往使产品的格调越来越低下。

(3)积极应对传媒的商品性

如何对待传媒的商品性,发挥其积极面、抑制其消极面是传媒治理的中心课题。在欧盟,市场效率和核心价值两大考量中,确保核心价值始终放在优先地位上。而在中国,“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必须坚持的媒体运行的基本方针。

5. 简述信息的特点。

【答案】在新闻学里,信息这一概念是指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因此,信息必然包含着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这是信息最基本的特点。除此之外,信息还具备以下特点:

(1)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这是信息和物质的显著区别。单一的物质无法共享和同时占有。我给你一个苹果,你给我一个苹果,我们两人各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你给我一条信息,我给你一条信息,我们两个各拥有两条信息。信息的共享性使信息得以传播。

(2)扩缩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这一特点决定信息开发的多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