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金融危机
【答案】国际金融危机是指发生在一国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其他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范围的金融动荡。国际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一般有如下四种: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业危机,证券市场危机。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征是: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 金融危机的非周期性和突发性:金融危机的扩散性和传染性加强; 金融危机缘于国际游资的冲击日益严重。
2. 简单价值形式
【答案】简单的价值形式又称为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的价值形式。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这‘价值形式反映了第‘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以前,原始社会末期偶然的交换关系,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很少有剩余产品,不可能有经常的交换。在这种价值形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等式左端的商品处于主动地位,它的价值在右边的商品上相对地表现了出来,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等式右端的商品则处于被动地位,用它自己的商品体表现出左边商品的价值,起着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上。简单价值形式不能充分表现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物这一本质,在量上也不可能准确地反映双方生产产品的实际劳动耗费。简单价值形式随着交换的发展,必然进一步要向更高的价值形式发展。
3. 生产资料生产增长较快原理或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
【答案】生产资料生产增长较快原理是指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增长的速度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这是因为随着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将不断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社会总资本中不变资本的比例逐步增大,而可变资本的比例相对缩小,不变资本比可变资本增长得更快,因而社会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必须快于对用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从实物形式来看,就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要比消费资料的生产增加得更快。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价值上和物质上得到补偿。可见,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后是消费资料的生产。生产资料生产增长较快,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的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的生产而孤立地、片面地发展,前者的发展必须受到后者的制约。
4. 通货膨胀
【答案】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所引起
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的上涨和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中使用非实物性的信用货币作为交易媒介所发生的现象。通货膨胀降低了一国货币的购买力,引起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的发生,归根结底,必然有货币供应量的超常增加。一般说来,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和引起价格的扭曲,进而影响经济效率。通货膨胀可有以下多种分类:按其程度可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 按其是否可以预期分为:预期的通货膨胀、非预期的通货膨胀、完全可预期的通货膨胀、非完全可预期的通货膨胀; 按其成因可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 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隐蔽型通货膨胀和公开型通货膨万长。
5. 物质资料生产
【答案】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资料(物质财富)的过程。它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方面人类要生存就需要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任何社会都不能停止生产,否则,这个社会就不能继续存在下去; 另一方面只有物质资料生产发展了,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活动才能得到发展,从而人类社会才能发展。
6. 无产阶级
【答案】无产阶级是指被剥夺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求生存的工人和其他低收入集团。在马克思主义术语中,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之一(另一个是资产阶级)。这一术语来源于拉丁文。虽然在英语中这一术语早在1663年就已出现,但它的现代含义却是马克思1844年在《德法年鉴》中首次确定的。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是一个国际性的阶级,因为无论在哪个国家,无产阶级都具有同样的利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由于无产阶级的人数众多,组织性和战斗性强,经典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认为它是真正的革命阶级,肩负着带领人类进入理想社会的历史使命。
7. 纸币流通规律
【答案】纸币流通规律是指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纸币流通公式为: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相当于商品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则纸币与金属货币具有同等购买力;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则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贵金属货币量就会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引起通货膨胀。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贵金属货币量就会增加,纸币就会升值,物价就会下跌,引起通货紧缩。
8. 经济制度
【答案】经济制度是指由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并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以及由其决定的产品分配制度,构成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制度可有以下几个层次和几个方面的含义:
(1)社会经济制度,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组织形式、权益规定、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共有五种社会经济制度,即原始社会经济制度、奴隶社会经济制度、封建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制度。
(2)基本经济制度,指一个社会中生产关系的主要的组织形式、权益规定、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
(3)经济制度亦可指生产关系的具体存在与实现形式,即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的组织形式、权益规定、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
(4)经济制度还可指在一定的经济活动范围内或一定的经济组织内所规定或形成的种种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
9. 折旧率
【答案】折旧率是指固定资产每期应计折旧额对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或重置完全价值)的百分比。它反映在年度内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有关费用中的固定资产价值的程度。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首先要计算年折旧率,全面兼顾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使用年限等因素,然后在各月平均计算。折旧率包括单项折旧率、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按每项固定资产计算的,称单项折旧率; 按每类固定资产计算的,称分类折旧率; 按全部固定资产计算的,称综合折旧率。
10.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
【答案】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是指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下一次危机的开始,其间所经历的时间。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来说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1)危机阶段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商品销售困难甚至被销毁,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生产下降,物价下跌,工人大批失业,货币信用制度被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瘫痪和混乱,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2)萧条阶段的特点是,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停止倒闭,失业人数不再增加,但商品销售仍很困难,信贷关系呆滞。(3)复苏阶段的特点是,市场销售逐步扩大,生产逐渐回升,企业利润增加,就业日益增多,信贷关系逐渐活跃,当社会生产赶上和超过危机前的最高点时,便过渡到高涨阶段。(4)高涨阶段的特点是,市场繁荣,生产上涨,企业规模扩大或新建企业,就业人数明显增加,社会购买力提高,信贷关系兴旺,整个社会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然而,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又会落后于生产的增长,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市场上的商品再度严重过乘」时,就不可避免地再一次爆发经济危机。
二、简答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