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613法理、宪法、民事诉讼法之中国宪法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宪法实施? 为什么宪法必须实施?
【答案】(1)宪法实施的含义与特征
①宪法实施不包括“宪法监督”和“宪法适用”,但包括“宪法执行”、“宪法遵守”,而且宪法实施主要是指议会实施宪法的行为。
②宪法实施的特征
a. 宪法实施的主体是宪法明示或默示的相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
b. 宪法实施的内容主要是法权的落实情况。
c. 宪法实施的形式多种多样。
d. 宪法实施的重点内容是权利得到宪法保障,权力得到有效控制。
e. 宪法实施一般以宪法文本确立的内容为主,但不局限于此。
(2)宪法实施的原因
①宪法实施是为了保证宪法规定的内容得到落实,从而实现宪政。没有宪法实施,就不可能有宪政。
②宪政与民主之间的关系
a. 宪政是民主政治,专制的政治与宪政无关。以人治手段实现的民主不仅与宪政无关,而且是宪政实现的障碍。
b. 民主政治并非是宪政的全部内涵,人治推进的民主极不可靠,它会给宪政的发展带来灾难性后果。
c. 以法治手段推进民主,则是宪政发展的必由之路。
2.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思考民主政治的中国特色。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也是有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特色制度。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民主政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要求,对人民实行民主,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享有者,是国家的主人,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
①社会主义民主就其本质来说是人民当家做主,这种民主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实现这种民主的形式。
a. 从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来说,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代表组成,而人民代表又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
b. 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来说,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c. 从人民代表大会的责任来说,它要向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
②在各种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居于最重要的地位。
(3)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方式、方法、程序的总和,是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4)我国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形式多种多样,不仅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包括其他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的多种形式。这反映了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3. 试析宪法制定权、宪法解释权与宪法修改权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制宪权、修宪权与立法权是属于不同层次的权力形态。
(1)修宪权是依据制宪权而产生的一种权力,可以理解为制度化的制宪权。
(2)从制宪权的性质看,制宪权是不能随意行使的,它是十分稳定的权力形态,否则对整个宪政秩序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宪法与社会生活的相互协调性,宪法制定权价值又通过宪法修改权得到存在和发展,使宪法保持一定程度的弹性,需要适度地对宪法内容作必要调整。
(3)从权力的位阶关系看,宪法修改权是属于宪法核心内容,是依宪法行使的权力,某种意义上高于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具体权力形态,其功能存在严格的界限。因此,即使由一个机关同时行使制宪权与修宪权,但行使权力的性质与程序是小尽相同的,不应混淆两者的界限。当一个国家通过国民投票决定宪法修改时,这种国民投票权也是一种源于制宪权的修改宪法行为,不可能是始原的制宪权。
(4)有时制宪权与修宪权行使主体相同,但其行为所依据的权力属性与行为的性质则不尽相同。立法权活动要从属于制宪权宗旨,不能脱离制宪目的与原则。宪法解释是一种探求宪法规范客观内涵的活动,具体指一定主体对宪法内容、含义及其界限所做的一种说明。
4. 如何理解权力制约原则。
【答案】(1)权力制约原则的含义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权力制约之所以构成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决定于宪法的逻辑起点和宪法的基本内容。权力制约是宪法的核心精神之一。
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在社会主义国家则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
(2)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
①典型的美国式的三权分立形式。美国式的分权模式对其他国家产生过重要影响,当今许多国家比如委内瑞拉就沿袭了美国的这种模式。
②英国式的以议会为重点的分权模式。现在世界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和实行议会共和制的国家都采用英国式的分权原则,比如日本、意大利、德国等。
③法国式的以行政为重点的分权模式。法国现行宪法己将分权制衡的权力中心由议会转移到以总统为代表的行政系统,从而塑造了一个“共和君主”。(3)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督原则
①在人民与代表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关系上,规定人民代表要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人民有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控告、检举等,重在以人民权利的势能控制国家权力的动能。
②在不同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一般都规定了有关监督方面的内容。
(4)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的区别是相对的
权力制约原则应从两个方面理解:
①以权力制约权力。体现为分权原则,主要方式是通过将权力分别授予不同的国家机关,让各国家机关相互制约。资本主义国家宪法强调权力制约的间接性,强调以权力制约权力,因此更加注重分权原则。在我国,行政、司法机关的权力来源于权力机关,但权力机关不得代行行政、司法机关的行政权与司法权; 这种权力上的分工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分权原则的体现。
②以权利制约权力。体现为人民对国家权力的控制,其形式主要表现为人民通过行使其政治权利的方式对国家权力产生约束作用; 在更多的情况下,人民主要通过言论自由、参与政治、行政诉讼和宪法诉讼等方式监督和制约国家权力。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强调人民的作用,因而更重视人民对国家权力的监督。
5. 简要分析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
【答案】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分析如下:
(1)国家权力配置日趋平衡、科学。国家权力的三个方面都应受到限制。
①中国宪法对行政权的控制将更加科学。这种控制来自于各个方面:
a. 宪法限制。宪法对行政权给予了明确规定,这是行政权必须遵守的底线。
b. 立法限制。拥有立法权的各级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制定法律的方式对行政权的界限加以规定。 c. 司法限制。行政诉讼制度为司法权制约行政权提供了制度途径,在行政权侵害行政相对人权益的情况下,相对人可将行政机关诉至法院。
d. 行政自律。行政机关可通过内部措施对行政权进行自我约束,减少行政违法现象的发生。
e. 社会监督。随着公民权利的日渐完善,公民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媒体监督、参与决策、听证等)对行政权加以监督。与此相应,立法权也应当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我国,这主要表现为完善的宪法保障机制的确立。
②立法保障机制的确立。山于立法权的行使也可能违反宪法,侵害公民权利,因而依据宪法控制立法权也是我国宪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③以人民法院审判权为核心的司法权将得到扩大与加强。司法权的强化可表现为两个方面: a. 原本由行政机关行使的部分职权将转移到司法机关。
b. 强化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
(2)公民基本权利将得到重大发展。公民基本权利的发展,将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迁徙自由在条件成熟时,将会成为公民一项基本的人身自由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