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

关键词:大众,大众文化,大众传媒,受众

  摘要

  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是工业文明和大众社会的产物。大众传媒作为大 众文化的核心构成要素,与大众文化相伴而生,相依互动,共生共荣。大众传媒 凭借其强大的影响力传播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也不断地将自己的文化逻辑灌注于 大众传媒。本文从大众文化与传媒关系的角度探讨大众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现 状特征和未来走向,进而探寻大众文化与传媒更新重构的策略和途径。 大众文化与传媒的共生互动,形成了当代大众文化的技术化、市场化和感性 化、视觉化等一系列独特属性。作为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大众传媒的技术 复制性是技术介入文化、技术参与人类活动的重要标志,借助于现代科技,文化 产品被大规模复制,然而,表面的文化繁荣背后,隐藏着文化创新上的危机;以 电视为核心的现代视听媒介导致了大众文化的视觉化,电视使人们接受信息变得 更加容易,同时也决定了人在这样的传播过程中变得慵懒和无聊,对于视觉媒介 的过分依赖,有可能导致人们对实在世界的遗忘和逃避。大众文化的存在方式是 市场化,在市场中,大众文化与传媒获得了发展和创新的动力,然而对于商业利 益的一味追求,也使大众文化与传媒走向平庸和媚俗。 大众文化的未来走向喜忧参半。寻求大众文化与传媒更新重构的途径,需要 从个人、社会与传媒本身三方面加以考虑,三者的良性互动将促进大众文化和传 媒不断自我更新和优化。受众个体鉴别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使受众有能力去选择 和利用传媒,抵制低级、庸俗或偏颇的传媒信息,还可以间接促动大众传媒的改 良,迫使不良媒介退出市场;作为思想精英的人文知识分子,具有拯救大众文化 的责任和能力,知识分子介入传媒,可以对大众文化施以人文关怀与人文提升, 赋予大众文化以更多的精神价值、道德品位与思想蕴涵;大众传媒在大众文化的 塑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最直接的作用,面对受众不断提升的文化需求, 传媒既要把握大众需求,又要具备先锋意识;既要争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要保 持大众传播的本性和精神,追求良好的社会效益;既要为社会提供一种整合力量, 让人们去亲近而非去疏远社会,同时又要避免受到社会主导力量的干涉,保持传 媒自身的人格独立,传播多种声音多元文化,不断创造新的文化视角。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的产物,有助于推动当代文化的 多元化进程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公民社会的培育和成长。因此考察中国大众文化首先要看到大众文化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承认大众文 化从理性沉思走向感性娱乐这一趋势的某种必然性和合理性,但与此同时,也绝 不可忽视大众文化特质中消极因素,不能轻易地放弃清醒的理性思索和价值评判。 本文认为,作为主体的有能动创造精神的人,能够促进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积极 互动,保存大众文化中合理的方面,引导大众文化向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 面发展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