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现代企业管理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信息管理的特征有哪些?

【答案】信息管理的特征有:

(1)管理特征

信息管理是管理的一种,因此它具有管理的一般性特征。信息管理作为一个专门的管理类型,又有自己独有的特征。

①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

②信息管理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有其自身的管理,同时也支持其他管理活动。

(2)时代特征

①信息量迅速增长。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组织内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以致信息大量产生。同时,信息组织与存储技术迅速发展,使得信息的储存积累可靠、便捷。

②信息处理和传播速度更快。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处理和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

③信息处理的方法日趋复杂。随着管理工作对信息需求的提高,信息处理的方法也就越来越复杂。早期的信息加工,多为一种经验性加工或简单的计算。现在的加工处理方法不仅需要一般的数学方法,还要运用数理统计、运筹学和人工智能等方法。

④信息管理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从科学角度看,信息管理涉及管理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经济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 从技术卜看,信息管理涉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测试技术、缩微技术等。

2. 企业中流行的基本工资制度有哪些? 员工可以享受哪些福利?

【答案】(1)企业中流行的基本工资制度

①岗位工资制。它是根据员工目前所在的职位来决定员工报酬的一种工资制度。

它的特点是员工只能根据目前的职位取得报酬; 职位变化,报酬随之变化; 职位通常同员工的资历相联系。但是这种工资制度并未考虑业绩和员工是否为提高工作业绩而提高了工作技能,同时,员工在企业内部的岗位流动也不容易,不能给员工带来很多的发展机遇。

②技能工资制。它是根据员工所拥有的与工作相关的技能与知识水平来决定员工报酬的一种工资制度。

它的特点是员工的基本报酬是基于技术而不是资历来支付; 工资增长,先要证明其精通要求掌握的技术; 一也可以提高组织内部员下的流动性,进而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③绩效工资制。它是根据员工的表现或绩效来决定员工报酬的一种工资制。这种工资制最能

体现收入与贡献挂钩的经济利益原则。

④结构工资制。这是我国现在比较普及的工资制度。在结构工资中,既有职位工资部分,也有资历工资、技能工资的成分,还有随工作表现浮动的部分。

(2)员工可以享受的福利

福利是指组织为员工提供的除工资与奖金之外的一切物质待遇。员工福利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法定福利和企业福利。

①法定福利是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必须发生的福利项目,其特点是只要企业建立并存在,就有义务、有责任且必须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福利项目和支付标准支付,不受企业所有制性质、经济效益和支付能力的影响。法定福利包括:

a. 社会保险。我国社会保险项目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其中,养老保险是国家为保障劳动者离休退休后的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包括离休养老保险、退休养老保险和退职养老保险等; 医疗保险是指劳动者非因工患病、负伤、残废和死亡时获得经济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是国家对因工负伤、致残、死亡而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及其供养家属提供经济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是国家为保障失业劳动者的基本生活而给予经济帮助的社会性保险制度; 生育社会保险的享受对象有国有企业、国家机关和失业单位的女职工。

b. 法定带薪假日。全年法定节假日有10天为带薪假日。

②企业福利是企业在没有政府立法要求的前提下主动提供的。这些福利项目的多少和标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受企业经济效益和支付能力及高层管理者的经营理念的影响。常见的有:工作午餐、交通补贴、通信补贴、房租补助、旅游等。

3. 组织结构设计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组织结构设计的工作任务和基本原则分别表现为:

(1)组织结构的设计工作要完成以下三方面的任务:

①组织的职位分析和设计。职位分析与设计的结果表现为职位说明书,它以文字的形式规定某一职位的工作内容、职责和职权、与其他职位或部门的关系以及该职位的任职条件等。

②管理层次和部门的划分。在职位分析设计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各个职位组合成有内在联系的管理层次和部门。

③组织结构形成。在管理层次和部门划分的基础上,组织设计工作必须根据组织内外的资源条件和任务要求,对初步界定的职位、层次和部门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平衡各职位、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任务和职权关系,使之形成一个责、权、利相结合的组织结构体系,并据此画出组织结构系统图。

(2)组织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都必须遵循以下共同的原则:

①专业化分工协作原则。一方面应按专业化原则进行划分界定; 另一方面,划分所形成的各种专业工作或职能,又必须内在地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协作。

②目标至上职能领先原则。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必须服从组织目标和职能的要求,从如何

实现组织目标,最优发挥组织功能出发来加以选择配置。

③有效管理幅度原则。一个管理者直接有效领导管理下属的数目称之为管理幅度。在组织结构设计时保持管理职位的合理有效的管理幅度,是组织设计的一项重要原则。

④责、权、利对等原则。责、权、利对等是指对组织中的每一工作职位或部门,确定该职位或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要求时,必须赋予该职位或部门的相对应的职权,使之能够运用职权来调度资源去完成工作任务,履行职责。

⑤统一指挥原则。统一指挥,即组织中每一个下属都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 应当且只能够向一个上级主管直接汇报工作,避兔多头领导。

⑥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组织职位或部门的设置首先应考虑该职位或部门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即因事设职,做到每件事都有人做。但因事设职并不意味着在设置职位时,可以不考虑人的因素。因此组织结构设计必须考虑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

4. 管理控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案】管理控制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科学中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基础理论,即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

(1)系统论原理

系统论就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揭示系统产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并用逻辑思维和数学语言定量描述系统的一门科学。

管理中的控制职能体现了系统论的基本思想。例如,控制的目的是使计划目标得以实现,这体现了系统的目的性; 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各种控制活动要有计划,循序渐进,这体现了系统的有序性; 在控制过程中,各种控制活动互相关联,控制活动与组织活动密切相关,这体现了系统的相关性。

(2)信息论原理

信息论主要研究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处理与利用的相关理论与技术。

管理从信息学的角度看,管理控制过程就是信息获取、加工并利用信息进行管理控制决策的过程。所以,信息论的基本原理成为管理控制的基本原理之一。

(3)控制论原理

控制论主要研究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控制规律。

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在管理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控制论原理己经成为管理控制的基本原理之一。

控制论在管理领域应用的主要技术是“功能模拟技术”,又称“黑箱方法”。它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来模拟对象,并通过模型来研究原型的规律性。管理意义卜的控制正是依据这一技术,通过调整系统的输入条件而影响系统的输出,使之符合管理的目的。

(2)MRPII 的特点

在闭环MRP 完成对生产的计划与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将企业的生产制造、财务会计、市场营销、采购供应以及信息管理等各个部门纳入整体管理之中,利用计算机网络把生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