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6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 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 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 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D. 实践的成功可以证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
【答案】D
【解析】马克思卞义运用实践的观点对不可知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实践之所以成为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实践的成功能证明我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世界上只存在现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永远小能认识的事物。
2. 对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
A. 唯物主义承认,唯心主义不承认
B. 辩证唯物主义承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承认
C. 唯心主义承认,唯物主义不承认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
【答案】D
【解析】唯物主义认为,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之一。感性认识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关于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点; 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因而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点的观点。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 )
A. 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 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C. 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 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
【答案】D
【解析】实践创造了历史,并统一了自然观和历史,传统唯物主义之所以解释历史失败,或者陷入唯心,就是因为人们没有找到主观和客观相同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
4. 感觉、知觉、表象是( )。
A. 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 意识的三种形式
C.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答案】C
【解析】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基本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借助于抽象思维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5.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
A. 唯一规律
B. 根本规律
C. 特殊规律
D. 暂时的规律
【答案】B
【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些辩证关系的综合构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6. 系统的最本质特征是( )。
A. 整体性
B. 有序性
C. 层次性
D. 最优化
【答案】A
【解析】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其中最本质特征是整体性。这种整体性表现在,对于外来作用,系统能作为一个统一体作出反应,而不管这种外来作用直接作用于系统的哪一个部分; 同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功能和性质。一般系统论就是对“整体”和“整体性”进行科学探索。
7. 设想无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
A. 唯心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相对主义观点
D. 不可知论观点
【答案】B
【解析】形而上学是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所以,形而上学设想物质是无运动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8.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 人和自然的矛盾
B. 个人和社会的矛盾
C. 自然界和社会的矛盾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后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9. “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 )。
A. 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现
B. 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C.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D. 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答案】A
【解析】“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牛顿的绝对时空的观点。他把时空看作脱离物质运动与物质运动并存的东西,称之为“事物的贮藏所”,显然割裂了时空同物质运动的关系。此观点首先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存在,所以是唯物主义的范畴,但是割裂了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关系,犯了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时不可分离的。
10.社会形态发展道路的统一性,根源于( )。
A.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D. 主体和客体的矛盾运动
【答案】A
【解析】与生产力的状况相适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一定的形式结合起来构成社会形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并决定着社会形态不断更替,并呈现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