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702公共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线性规划

【答案】线性规划是一种合理利用资源、调配资源的应用数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目标的最大化,即以消耗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目标。这个目标既可以使产出最大,也可以使投入达到最小。

2. 抽样分布

【答案】抽样分布是指只要样本容量n 小于总体容量N ,总体中样本就不止一个。不同的样本有不同的统计量。其中任意两个样本的统计量相等的概率几乎为0。因此这些统计量也有相应的概率分布,比如均值抽样分布、标准差抽样分布等,这种分布称为抽样分布。

3. 规划方法

【答案】规划方法是运筹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随机规划等。其中,线性规划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成功的运筹学模型,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的有效方法。

4. 零和对策

【答案】零和对策是一种完全对抗、强烈竞争的对策,它最初是著名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提出,后来又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加以推广。在零和对策中,每次结局时,局中人的支付总和是零(或某个常数),一个局中人的所得恰是另一局中人的所失。简而言之,零和对策是指一方的所得,恰好是对方的所失。

有经验的决策者总是设法避免零和对策论的结果,而是采取以“双赢”,即双方均有利的策略来代替它。这样一方就不必失去对方所得的了。然而,在世界上,经济上的竞争者们都在一个有限的大饼上争夺自己的那一部分,零和对策论可以描述下列问题的特征:通过税收进行收入的再分配和补偿雇员工资的再分配。

而非零和对策,是既有对抗又有联合的缓和竞争对策。在非零和对策中,各选手的目的不完全对立,对策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情况。有时候选手只按本身的利害关系单方面作出决策,有时为了共同利益而结成联盟。其结局支付总和是可变的,局中人可以同时有所得或有所失。非零和对策的多样性,与实际经济活动中的许多行为表现是一致的。

非零和对策与零和对策相比,非零和对策在经济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简答题

5. 简述政府审计的范围。

【答案】审计提供了可信的独立裁决,使财务报表合法,同时指明了公共部门管理者履行职责的方式; 通过审查程序、管理和政策或计划管理,有利于组织效率的提高,同时审计也可以发现公共部门的预算舞弊行为。政府审计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审计和合法性审计

这是传统意义上审计的情况,审计是审查文件、记录、报告、内部管理系统、会计和财务程序以及另一些证据的过程。其要求:政府的财务报表所提出的东西是公正的:政府的财务往来是适当的、合法的; 数字是准确的:所有财务往来都作了适当的记录; 经营政府财务管理的公务人员是称职的。

(2)效率性和经济性的审计

主要关注政府的支出是否符合经济和效率的原则,是否达到了最大化的结果。这类审计的范围包括:需要完成或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成本核算或支出的合理性; 资金保管和使用的合理性; 资金来源的合理性; 收费商品或劳务收入的合理性等。

(3)计划绩效审计

计划绩效审计包括检查和判断政府计划和行动的预期结果和效益是否达到,以及立法或行政机关确立的目标是否适当。这种审计下作包括判断下列方面:对预期结果产生负面影响的管理薄弱环节; 对可能更有效或成本更低的达成目标的途径进行选择:外部的效益或损失,也就是当初确定计划时没有预计到的效益或损失。

6. 有学者认为“一切组织都是公共组织”,因此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的管理没有本质的差异,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为什么?

【答案】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并不是一切组织都是公共组织,还存在着私人组织。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公共管理在本质卜是国家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包括政治权威的作用(也存在着非权威的作用)。公共管理就是对政治权威的管理,政府虽然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但也是政治权威的执行者,所以许多公共管理活动本身即有强制性,而其他组织则不具有这种公权力。私部门或组织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权威的行使,但这种权威非政治权威,是非公权力的行使,可称之为市场的权威或经济的权威。私人组织的控制力主要来自市场,因此其管理行为受制于市场力量。私组织的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往往不能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是来自经济性的市场力量。

(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管理的权威是割裂的,通常是多元制衡的。公共管理过程,充满了政治的气氛,受到外在各种权威的影响,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只有有限的管理自主权但却有复杂的政治界面。与公共管理相比,私部门所受的制衡与公共管理不可比拟,而工商企业或私部门管理则有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公共管理区别于私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公共管理应当将公共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否则,公共管理者

便成为私利的谋取者,而不是公益的信托者。私人企业和组织往往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但企业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不能损害社会中其他人的权益和利益。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并非完全处于对立的关系,有时二者可以相得益彰。

(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为实现政府任务,达成政府的目的,政府部门可依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行政作用,但是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受到法的支配,这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政府施政应受法的约束,确立了法律优位和法律保留的原则。对于私领域的管理而言,其更多的遵循的是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拥有高度的管理裁量权,其内部管理和外部的交易活动完全可以自己的意思而为之。

(5)政府与市场。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的管理的一个最重要之处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区别与差异。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

①垄断与市场。私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多有竞争者。反之,公部门所提供的服务,往往是只有一家,公共部门往往缺乏竞争的压力。

②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政府部门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些产品和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 而私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私人产品,是可以分割的、排他的,价格也是可以衡量的。

③自由与依赖。消费者在购买私人产品时,可以自由选择:而公共部门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公民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

④利润与支持。私部门大都以利润为导向,而利润的多少取决于顾客的满意,顾客导向很容易成为其经营的目标; 而政府往往缺乏服务的动机。

(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部门处在社会各种力量作用的中心,公共管理事实上也承担着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的职责。政府治理中的理性往往是多元理性,应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而非单一向度的考虑。私部门的管理,因其组织属性所定,加之职能有限,管理问题涉及的标的人口较少,影响面小,不易形成整体社会作用,其管理大多为工具的经济理性的考虑,而往往不顾及或少顾及其他理性的考虑。

7. 分析当代世界各国政府再造的原因。

【答案】当代世界各国的政府再造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的背景,可以说,政府再造是政府因应外在环境变迁而求适应的一个过程。当代政府再造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角色膨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观点的影响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的职能急剧扩张,政府角色不断膨胀。政府虽然管的事情很多,但是社会问题却同样层出不穷,因而引发人民对政府治理能力的怀疑,即政府失灵问题,政府干了许多自己干不了也管不了的事情,这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并调整政府的角色问题。

(2)财政状况的恶化。工业化国家向福利国家的发展,政府支出不断膨胀,这需要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财政能力的支持,然而,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影响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这对政府的财政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各国面对日益庞人的债务负担,纷纷寻求开源节流、平衡预算之道。由于人民的纳税负担较重,仅依赖增税以缩减预算赤字有困难,因此,通过改革政府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