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806人文地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施吕特尔
【答案】德国地理学家,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景观学说的提出者之一,认为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论述了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区别,并最早把人类创造景观的活动提到方法论原理上来。著有《人类地理学的目的》、《早期中欧聚落区域》等。在研究方法上,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来分析景观。先区别出原始景观一一在经过人类活动重大改变以前存在的景观,然后探索原始景观转变成文化景观,即人类文化所创造的景观的变化过程。施氏在使地理学走向科学化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2. 人地关系图式
【答案】人地关系图式是斯宾塞和托马斯在《文化地理学概论》中提出的。该图式展现的是一个社会文化系统内人地关系的模式。该图式包括人口、自然生物环境、社会组织和技术等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六对联系带,每对联系带义都受到另两个要素的影响,因此,该图式反应出的系统具有复杂的关系。这四个要素组成人地关系的基础,缺一不可。
3. 斯匹克曼
,围堵政策之教父’,【答案】荷兰裔美国人,地缘战略学家,国际关系学者,被称为’。他是
美国外交政策的古典现实主义的发起者之一,将东欧政治思想带入美国。斯皮克曼出过两本谈外交政策的书,从斯皮克曼的地理学与外交著述看来,他支持地理决定论。
4. 功能文化区
【答案】功能文化区是按照人类社会的某项功能组织建立起来的,在空间结构上具有固定的、确切的边界和一个发挥指挥与协调作用的中心。功能文化区它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
5. 索尔(苏尔)
【答案】美国地理学家索尔,主要研究沙漠地区、热带地区的景观,以及印第安人的人文地
理和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农业地理。创立美国人文地理学的景观学派。主张通过实际观察地面来研究地理特征,重视不同文化对景观的影响,认为解释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著有《景观的形态》。
6. 城市地域结构
【答案】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城市在地表上的实际范围,它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系列上的投影,由两个大的部分组成:一是己经成为市区的里侧建成区:二是正在城市化的、与市区联系频繁的外侧郊区。
7. 旅游目的地
【答案】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旅游方式和旅游目的地的管理重点,所以旅游目的地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对旅游目的地概念的认识与旅游需求的内容有关,旅游需求的变化导致对目的地内涵与外延认识的不断调整,目的地的管理重点和营销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
8. 城市经济区
【答案】城市经济区是以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带动周围农村,统一组织生产和流通,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各种规模和类型的经济区。与其他类型的经济区一样,也是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历史演变、交通状况、经济联系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9. 城市系统
【答案】城市系统指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结合成为有固定关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一定地区内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城市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补充,形成一个统一的城市地域系统,在内部不断地进行物质流、能量流、人员流、信息流的交换。城市系统内,大小城市之间还有等级从属及职能联系的关系,它们是人、中、小有规律的排列与组合。
10.城市空间内部结构
【答案】城市空间内部结构是指构成城市的具有各种功能及其相应的物质外貌的功能分区。城市内部一般可分为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和绿化区等,各个功能区有机地构成城市整体。
二、简答题
11.人文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关系。
【答案】(1)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2)地理学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休系。
(3)人文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关系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其与自然地理学以及经济地理学共同构成了地理学大类。
12.阐述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白吕纳的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
【答案】(1)白吕纳的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
白吕纳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是可能论,这个观点最初由白兰士提出,白吕纳对可能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将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与适应的选择能力这个命题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心理因素是人类与自然的媒介和一切行为的指导者。他认为心理因素是随时代和社会变迁的,人们可以按心理的动力在同一自然环境内不断创造出不同的人生事实来。在人地关系方面,他认为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而变化。
(2)评价
白吕纳的观点在地理学界获得了较多的支持者,在人地关系中,不应忽略自然环境的影响,在许多文化现象中,自然环境留下深刻的影响。但是,文化遗产在影响人的行为方面,其作用的重要性小于自然环境的影响。
13.规定持续发展所应达到标准的原则有哪几项? 相应的持续发展的目标有哪几项?
【答案】(1)持续发展的概念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2)持续发展所应达到标准的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代际公平性; 二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 三是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各代人都有同样选择的机会空间。
②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因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③和谐性原则
和谐性原则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果我们能真诚地按和谐性原则行事,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