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高中生阅读与性别差异关系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男女生,阅读教学,性别差异,因性施教

  摘要

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一直以来便是语文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从阅读的心理机制来说,解读文章不仅是译码的过程,同时也是意义获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知、情、意、行协调活动,共同参与阅读。阅读作为高度个人化的活动,因个体的认知图式、个性倾向、理性水平、情感特质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故而阅读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研究。 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是个体差异中较为突出的维度,性差研究在学科教学中不是新鲜话题。但是在众多阅读教学研究的著述中,有关性差研究的文章却所见甚微,阅读中的性差教育基本处于无序而随意的状态。为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并将此具体落实到“因‘性’施教“,笔者对于男女生思维类型及其对阅读的影响展开了调查,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使学生的鉴赏性阅读能力与实用性阅读能力共同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生在思维类型上的较大差异对其阅读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同时男女生在阅读兴趣、阅读面、阅读中的关注点以及审美阅读能力方面均有明显差异。故而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有性差教育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作有心人,积极探索教法,使男女生在思维发展的同时,提高其审美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理解水平。 本论文一共有三个部分,为层进式结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部分为引言和综述,提出了本论文的基本观点——阅读教学必须重视性差研究。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谈研究阅读中男女性别差异问题的必要性。这一层从阅读的心理机制谈起,说明阅读中广泛存在“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象的原因,以此证明阅读是高度个人化的活动,阅读教学必须重视个体研究。因性差研究是个体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学科教学中是常谈不衰的话题,但阅读教学普遍存在忽视性差研究、性差教育的现象,故而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必须重视性差的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第二层次着重谈研究的意义。从教学大纲对高中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来看:高中阅读教学必须是鉴赏性与实用性阅读并进,而笔者也立求通过调查男女生思维类型的差异及其对阅读的影响,探索提高学生审美理解能力与整体理解能力的教学方法。 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展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成为下文提出教学对策的依据。这一部分共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男女阅读状况调查及讨论,笔者采用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结合的方式抽取样本80个,最后获得有效样本56个,分为男女两组,每组28人。利用量表测试的方法进行了男女生思维类型调查,以高考标准化阅读试题测试男女生散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的阅读成绩;又以问卷、访谈的形式调查男女生阅读面、阅读兴趣、阅读中的关注点。并且依据审美理解能力所包含的诸因素考察男女生的审美阅读能力。最后用SPSS8.0大型数据库统计软件,计算各测试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以及各数值之间的是否有相关关系. 第二层次是对调查结果作分析讨论,由调查结果显示:(1)男女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这与教育中忽视“因‘性’施教”有关。(2)从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来讲,男女生的审美阅读状况不容乐观,这与教材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价手段——考试的实施有关。(3)阅读中男女生的心理定向较明确地体现了男女生思维类型的差异。(4)要提高女生的整体阅读水平必须着眼于培养女生的概括能力。(5)要提高男女生的散文阅读水平必须着眼于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本论文的第三部分着重谈调查结果对于阅读教学的启示,并由此提出教学对策,针对现阶段男女生的阅读状况,并根据高中阅读教学的目的及教学大纲要求,本文提出了教学对策:(1)重视男女生思维差异,扬长补短,在阅读教学中将个别化辅导与班级授课结合起来。这要求教师在集体授课时性差教育的意识,并能积极探索教法。(2)加强学法指导,以元认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阅读水平。(3)丰富审美体验,构建审美心理,让男女生的审美阅读水平共同提高。因男女生的审美理解水平的层次不同,故而对女生应着重加大其心灵含量,提高其作品领悟力;对男生则应从培养其审美感知能力,丰富其审美体验入手。(4)注重内部言语的训练及培养,发展女生的抽象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