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可理解性输入假设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可理解性输入 最佳输入 二语习得 口语教学 图像输入

  摘要


摘要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低下,用英语与别人交流有困难,“哑吧英语”的问题仍然存在。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除了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方式影响外,另一原因便是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缺乏有兴趣的语言环境。学生得到的输入既无“兴趣可言又不可理解、还缺乏足够的量的输入……”
随着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许多研究者已将研究转向“输入” 理论的研究。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的, 接收到的并从中可以学习的语言。作为外语学习的起点和基础, 输入假设还未能引起更多中学教师的关注。 因此,本文试图强调输入假设研究的重要意义, 希望老师和学生都能从开始就重视英语口语学习。著名的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设在二语习得方面颇有影响。输入假设为口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对我国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设和最佳输入特点为理论依据, 通过分析目前课堂输入存在的不理想的问题, 作者想探索出适合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征的理想输入,讨论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拉申主张:“习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低情感状态下提供包含学生确实想听的‘可理解’的输入。这些方法不应强迫学生过早地产出语言而是当他们‘已经准备好了’的时候;语言是靠交际和可理解输入而不是靠强迫或纠正错误而习得的。” 教师应该尽量用各种不同的办法来为学生创造有趣的语言环境。具体来说, 就是改善英语习得环境,创设情景教学,利用“图像输入”(直观教具、食物、图片、电脑课、影视、多媒体)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降低其情感焦虑因素,有效地吸收可理解性输入,确保语言输入的趣味性、充足性和对学生的适应性。
为了检验可理解性输入假设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的可行性, 作者对初一年级一班(实验班)和二班(对照班)120名学生进行了口语前测、后测并对考试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比对照班有明显的提高, 证明用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设来解决初中学生口语不理想的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设理论对口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它也有其不完善之处,可理解输入假设过分地强调了输入的外部因素而忽略了学习者其内部因素。因此,我们应该批判性地接受可理解性输入假说,扬长避短,根据学生的实际来提高我国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关键词: 可理解性输入   最佳输入  二语习得   口语教学  图像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