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世界经济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开始凸现,即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増长之需,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加,从而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必然不断扩大。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扩大和美元供给的持续超速増长,一方面将使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难以维持;另一方面,必将对美元产生贬值压力,并导致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固定比价也难以长期维持,从而使这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发生动摇。简言之,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

2. 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其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案】(1)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经济特征主要表现在:①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②经济结构呈现二元化;③产业结构相对落后;④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2)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类型

发展中国家作为一类国家群体,由于各自的自然条件、历史传统、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等,情况复杂,其内部各成员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根据各国具体情况的不同,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发展中国家分成不同的类型:

①按人均国民收入(GNI )标准来划分是0前最普遍的分类方法,据此可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分为三类: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高收入但仍处于发展中的国家。

②按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和工业化进程的标准,可把发展中国家分为如下五类: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石油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综合发展型发展中大国;最不发达国家。

3.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个阶段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案】(1)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的发展阶段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不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大体上都经历了四个时期:①从战争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经济恢复时期;②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的经济高速増长时期;③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的经济“滞胀”时期以及其后到90年代初期的经济调整时期;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新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时期。

(2)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主要有:

①经济恢复时期的特点:经济恢复最为迅速的是西欧各国。到1948年,除战败的德国和意大利外,西欧国家经济都恢复并超过了战前1938年的水平。就整个西欧来说,到1950年已完全恢复到战前水平。日本恢复较迟,大约用了10年的时间。

②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特点: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③经济滞胀时期以及经济调整时期的特点: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升高;物价大幅上涨。面临着经济“滞胀”的困境和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发达国家政府开始重新思索以往的经济政策及其失误。自1982年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曾出现了长达八年的经济持续增长。但总体看,发达国家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缓慢增长的时期。

④“新经济”时期的特点:经济知识化,即新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増长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网络化,是指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使得全球经济活动的时间缩短,空间缩小,频率加快,协同性增强,效益增大;经济全球化,即由于经济知识化、网络化的发展,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组合发生了很大变化。

4. 如何看待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

【答案】发展中国家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改革与调整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有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经济效率,从而扭转了经济恶化的趋势。

从不同地区来看,东亚地区由于其原有的发展模式在强调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同时也强调政府的理性、效率与自律性,政府干预的消极效果较小,在贸易发展战略上原本即实行外向型的出口导向战略,公共政策比较积极,重视对技术进步的投入,加之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的调整更加灵活,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经济増长势头强劲,在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更是蓬勃发展,一直以高于发达国家两倍以上的速度在发展,1995年东亚的GNP 增长8.5%,而同期世界经济増长则为拉美地区各国由于在20世纪80年代后普遍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对原有的“拉美模

以上的稳定增长,整式”尤其是进口替代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调整,同时其经济自由化尤其是金融自由化的步伐更快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因此整个拉美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初连续4年保持

个20世纪90年代,拉美经济的年均増长率高达

大大高于20世纪80年代的 ,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拥有5亿人口的拉美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2万亿美元,在西半球乃至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非洲国家也进行了相应的经济改革。非洲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度呈下降趋势,到1994年开始回升。1994年到1999年,非洲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近

年,有12个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超过了

年的减少到1999年的高于1990年的1999还有30个国家保持了正增长。通货膨胀率从1995但是由于非洲人口增长率一直居高不下,加之改革力度较小,且时断时续,因此其人均GNP 増长率一直负增长,到1995年才呈现正数。可见,发展中国家经济虽都有所发展,但发展仍是很不平衡的,它们之间的经济差距在拉大。

5. 世界经济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答案】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1)萌芽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期,前后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

(2)初步形成期

这一时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为主要标志的。

(3)最终形成期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巨大进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了。

6. 战后发达国家为什么要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调节?其主要手段有哪些?有哪些作用和影响?

【答案】(1)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调节的原因

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调节的原因在于:①市场缺陷,国家调节的直接目标,就是矫正“市场失效”;②社会、政治和其他的原因,这些因素主要表现:保护个人权利,科技发展与技术进步,国家和全球问题的解决。

(2)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调节的手段

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调节的手段主要为:①制度调节;②政策调节;③经济计划化;④社会调节;⑤国际经济协调。

(3)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调节的作用和影响

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调节的作用和影响表现在:①国家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促进了发达国家经济的迅速或稳定发展;②国家调节造成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③社会经济发展形态的新变化。

7. 什么叫做区域经济一体化?其发展的基本原因有哪些?

【答案】(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战后出现的新现象和新概念。通常是指一些地缘邻近的国家或地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了谋求本地区的共同利益联合起来,在彼此自愿地约束自己的部分经济主权甚至相互对等地分享或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的条件下,通过签订协议、规章组建国际调节组织和实体,使部分或全部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使资源在成员国内得以优化配置,实现产业互补和共同经济繁荣的过程。它是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与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产物。

(2)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