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839微生物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温和噬菌体。
【答案】温和噬菌体是在侵入细菌后,并不像烈性噬菌体那样立即大量复制繁殖,而是将它们的核酸整合在寄主染色体上,同寄主细胞同步复制,并传给子代细胞的噬菌体。
2. 缺陷噬菌体。
【答案】缺陷噬菌体是指由于脱离宿主核染色体过程中发生低频率的误切或由于双重溶源菌的裂解而形成的一类温和噬菌体的突变体。
3. 模式微生物。
【答案】模式微生物是指被人们用来当作模式或者说当作典型来研究的微生物菌株。如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
4.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答案】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是指活性氧的形式之一,带负电荷,性质不稳定,化学反应能力强,可破坏重要生物大分子和各种膜结构,对生物体有毒害作用。
5. 月元病毒。
,又称普利昂或蛋白侵染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答案】朊病毒(prion )
因能引起宿主体内现成的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构象变化,从而使宿主致病。
6. 嗜冷微生物。
【答案】嗜冷微生物是指一类最适生长温度低于低于的微生物。
7. 防腐剂。
【答案】防腐剂是防止劣变发生的化学物质。
8. 高温灭菌。
【答案】高温灭菌是指在高压蒸汽的处理下(一般是于
的所有微生物的灭菌方法。
,杀死包括芽孢在内灭菌15min )最高生长温度低于和最低生长温度二、简答题
9. 过滤除菌有些什么方法?哪种方法较为经济实惠?
【答案】过滤除菌有3种:深层过滤、膜过滤和核孔过滤。
深层过滤法,深层过滤器是由纤维或颗粒状物质制成的过滤板层;
膜过滤法,膜过滤器是由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或其他合成物质制成的具有微孔的滤膜; 核孔过滤法,萨比核孔过滤法核孔过滤器是由核辐射处理后再经化学蚀刻的薄聚碳酸胶片而制成。
深层过滤较为经济实惠,多用于工业发酵,后两种方法主要用于科学研究。
10.试述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方法,并说明营养缺陷型菌株在应用上的作用。
【答案】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4个步骤。营养缺陷型的应用价值主要有:
(1)营养缺陷型在杂交育种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2)利用营养缺陷型可以研究生物合成的途径;
(3)利用营养缺陷型可以作为诱变筛选突变株的标记;
(4)利用缺陷型可以获得某些代谢的中间产物,因此在生产上可以用来进行生产氨基酸、核苷酸之类的物质。
11.试以Helmstetter-Cummings 法来说明获得微生物细胞同步生长的方法。
Helmstetter-Cummings 法是指一种获得细胞同步生长的方法。【答案】此法是根据某些滤膜可
吸附与该膜(如硝酸纤维素)相反电荷细胞的原理,让非同步细胞的悬液流经此膜,于是一大群细胞被牢牢吸附。然后将滤膜翻转并置于滤器中,其上慢速流下新鲜培养液,最初流出的是未吸附的细胞,不久,吸附的细胞开始分裂,在分裂的两个子细胞中,一个仍吸附在滤膜上,另一个则被培养液洗脱。若滤膜面积足够大,只要收集刚滴下来的子细胞即可获得满意的同步生长的细胞。
12.简述T 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答案】调节免疫功能的T 细胞有辅助性T 细胞
具体作用如下:
(1)
细胞和
(2)细胞协助B 细胞产生抗体,协助其他T 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促进和增强免疫细胞根据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分为细胞和细胞
,细胞是相互的抑制细胞; 细胞抑制B 细胞产生抗体,抑制其他T 细胞分化增殖和过度活化,抑制免疫应答,应答,对免疫应答起着正向调节作用;抑制性T 细胞和细胞毒T 细胞对免疫应答起着负向调节作用;
(3)细胞可以杀死活化的T 细胞、B 细胞和APC ,对免疫应答起着负向调节作用。
13.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世纪”可以发挥些什么独特作用?为什么?
【答案】(1)独特作用:微生物在生命科学世纪中可以发挥持久而重要的作用,微生物可以
作为材料继续探讨生命现象如生物进化、性别分化、重要致病菌、宇宙仿生学、极端环境微生物和生命起源等问题。
(2)原因:
①微生物具有高度的物种、代谢、遗传和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②微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微生物资源的丰富性,决定了对它的研宄、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和长期性。
14.试比较转化与转导的异同点。
【答案】(1)不同点:
①转化是受菌体直接接受了供体菌的DNA 片段,通过交换把它组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了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在转化过程中不涉及噬菌体的参与,而是受体细胞(处于感受态)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 片段,由于游离DNA 可被DNA 酶分解,因此DNA 酶的加入可使转化作用不发生;
②转导是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作用,把供体细胞的DNA 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从而使后者获得了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与转化相区别在于转导过程中有噬茵体参与,由于DNA 酶不能作用于噬菌体中的DNA ,因此转导作用不受DNA 酶的影响。
(2)相同点:转化与转导的相同点是二者都在细胞水平上实现了基因重组。
15.干扰素有几类?它对病毒抑制的机制是什么?
【答案】(1)干扰素的定义:
干扰素是一类在同种细胞上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其活性的发挥又受细胞基因组的调节和控制,涉及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
(2)干扰素的分类有:
干扰素即白细胞干扰素、干扰素即成纤维细胞干扰素和干扰素即免疫干扰素或型干扰素三种。
(3)干扰素的诱导过程和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总的过程为:
,并进一步诱导出干扰病毒侵染人或动物细胞后,在其中复制时可产生dsRNA (双链RNA )
素RNA ,再由它转译出干扰素,同时,宿主细胞死亡。这种干扰素被分泌出来后,主要对同种细胞上的相应受体有极高的亲和性,两者结合后,可刺激该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 VP 。这些A VP 与侵染病毒的dsRNA 发生复合后,A VP 被活化。活化的A VP 可降解病毒mRNA ,从而阻止其转译出病毒蛋白,这样,病毒的増殖就受到了抑制。干扰素是脊椎动物细胞所产生的防御外来物质尤
其是防御“有害核酸”入侵的物质,它是与脊椎动物个体的免疫系统有分工的另一类免疫防御系统。
16.简述极端嗜盐古生菌光介导ATP 合成的机制。
【答案】极端嗜盐古生菌细胞内细菌视紫红质的视觉色基,通常以一种全一反式结构存在于细胞内侧,受光激发可转换成顺式状态,转型可使胞内
转移至膜外,随着菌视紫素分子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