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69微生物学之微生物学教程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糖蜜。
【答案】蜜糖是制糖工业中的一种当作废液处理的副产品,内含丰富的糖类、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无机盐和色素等。
2. 局限性转导。
【答案】局限性转导是指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转导子的现象。
3. 命名。
【答案】命名是根据命名法规,给每一个分类群一个专有的名称。
4. 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dissimilative nitrate reduction)。
【答案】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dissimilative nitrate reduction)是指在无氧条件下,某些兼性厌氧微生物利用硝酸盐作为呼吸链的最终氢受体,把硝酸盐还原为程。又称硝酸盐呼吸或反硝化作用。
5. 衰亡期。
【答案】衰亡期是指紧跟在稳定期后的一段个体死亡速度超过新繁殖速度,即群体出现负生长的时间。特点是R 为负值,细胞形态不规则,常出现退化型、膨大型、畸形或自溶细胞,并会释放次生代谢产物或芽孢等。
6. 能源(energy source)。
【答案】能源(energy Source )是指能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
7. 外生菌根。
【答案】外生菌根是指在真菌与植物共生体中,菌丝主要长在根表,并交织成致密网状套称作菌套的结构,具有类似根毛的功能。外生菌根主要由担子菌形成。
8. 淋巴细胞杂交瘤。
【答案】淋巴细胞杂交瘤是免疫后产抗体的小白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形成一种的新细胞株。
直至的过
二、简答题
9. 食品为何易发生霉腐?如何预防?
【答案】(1)食品发生霉腐的原因:
微生物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极短,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形成极大数量的群体,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以及食物所提供的营养物质条件下,微生物极易大量繁殖从而引起食物变质。
(2)防止食物变质的主要措施有:
①低温,利用以下的各种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加入除氧剂等方法,使需氧微生物不能真长生长; ②缺氧,可采用抽真空、充氮气或
③干燥,采用晒干、烘干或红外线干燥等方法对粮食、食品等进行干燥保藏,防止它们霉腐;
④高渗,通过盐腌和糖渍等高渗形成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以达到保存食物的目的; ⑤高酸度,利用乳酸菌的厌氧发酵是新鲜蔬菜产生大量乳酸,以抑制杂菌从而达到防霉的目的;
⑥高醇度,用白酒或黄酒保存食物;
⑦加防腐剂。
10.什么是烈性噬菌体?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史。
【答案】(1)烈性噬菌体是指凡侵入细胞后,立即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繁殖,产生大量新的噬菌体,并导致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2)烈性裂解性生活史叙述如下。
①吸附:当噬菌体与其相应的特异宿主在水环境中发生偶然碰撞后,尾丝尖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点接触,触发颈须把卷紧的尾丝散开,随即附着在受体上。
②侵入:吸附后尾丝收缩,尾鞘中的蛋白质亚基发生构象变化,长度减少了一半,由此把尾管推出并插入细胞壁和膜中,噬菌体核酸通过尾管注入宿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则留在胞外。
③増殖:核酸进入寄主细胞后,操纵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大量合成噬菌体各部分“组件”以及复制噬菌体核酸。
④成熟:把已合成的各种部件进行自我装配,组装成完整的病毒粒子。
⑤裂解:病毒粒子成熟后,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从而完成子代噬菌体的释放。
11.什么是种?试述种、模式种与模式菌株间的关系。
【答案】(1)种的定义:
种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在微生物尤其在原核类微生物中,种的定义是极其难定的,至今还找不到一个公认的、明确的种的定义。
(2)种、模式种与模式菌株间的关系:
在微生物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典型菌株来作具体标本,这一典型菌株就是该种的模式种。模式菌株是一个种的具体活标本,它必须是该菌种的活培养物,是从模式菌种传代而来。
它应保持着纯培养状态,即在性状上必须与原初描述密切相符。
12.比较原生质体、球状体、L-型细菌和支原体的异同。
【答案】(1)相同点:细胞壁无或不完整,对青霉素不敏感。
(2)不同点:
①原生质体、L-型细菌和支原体无细胞壁,而球状体残留部分细胞壁。
②菌种形成方式不同,形成方式分别为:
a. 原生质体是在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一般由
部分细胞壁的球形细胞,一般由菌所形成。 菌形成。 b. 球状体是在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去部分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而残留
c.L-型细菌是在某些环境条件下自发突变形成无细胞壁的细菌。
d. 支原体是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的无细胞壁的细菌。
13.T 细胞的表面标志有几类?试简介之。
【答案】T 细胞表面有其独特的表面标志包括表面受体和表面抗原两类。
,它能与周围的绵羊红细胞相结合而形成一玫(1)表面受体如绵羊红细胞受体好(E 受体)
瑰花状物,可用于检测外周血中T 细胞的数目及其比例。正常人中T
细胞约占总淋巴细胞数的
在体外条件下,能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并刺激淋巴细胞,促使其DNA 合
成和进行有丝分裂,因而可将其转化为淋巴母细胞的一类物质称有丝分裂原,即有丝分裂原受体。
T 细胞的表面抗原是第二类表面标志,(2)实际上就是T 细胞的抗原受体,或称T 细胞受体,这是执行复杂和精确的识别抗原性异物的物质基础之一。其特点是不能直接识别天然抗原,而只能识别经APC 加工后递呈的抗原。
14.在转导实验中,在基本培养基上除了正常大小的菌落以外,还发现有一些微小的菌落,试分析出现这些微小菌落的原因。
【答案】出现微小菌落的原因是发生了流产转导。
由于供体菌的片段不能重组到受体的染色体上,它本身不具有独立复制的能力,随着细胞的分裂,供体片段只能沿着单个细胞传递下去,因为供体片段所编码的酶有限,每一个没有得到供体DNA 片段的子细胞不能合成新酶,但仍含有母细胞残留的酶,只能使细胞分裂一、二次,所以形成的是微小的菌落。
15.试列表比较灭菌、消毒、防腐和化疗的特点,并各举若干实例加以说明。
【答案】如下表: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