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_____的能力。

【答案】说; 写

【解析】语言交际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说话、演讲、作报告)及书面语言(回答申论问题、写文章)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具体指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贴,语句简

洁,文理贯通,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

2. 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_____构成的。

【答案】言语交际能力

【解析】言语交际能力是指说话人在社会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如何针对不同环境恰当地得体地运用语言变体,有时也被称为言语得体性能力,是后天的形成的能力,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学会的或在教育中学会的能力。

3. 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_____、_____。

【答案】启发式:注入式

【解析】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注入式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现成的知识结论生硬地灌输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考虑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并主观地决定教学进程。

4. 许多学者提出区分语言的学习与习得这两种不同的概念。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_____。

【答案】习得

【解析】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包括儿童1至5岁是生长发育时期; 借助于实物、实情建立概念,形成思想与思维能力; 有较为自然的语言环境,时常沉浸于其中,父母与家人用照顾式语言不断地与其进行交际; 通过交际,进行反复模仿、记忆、应用,达到熟练的程度等特点。

5. HSK 是为_____的学习者制订的。

【答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解析】HSK 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量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标准化考试,重点考查汉语非第一语言的考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

能力。

6. 对外汉语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_____两部分。

【答案】基础理论

【解析】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它有广泛的接缘性,跟许多学科都有联系。对外汉语的基础理论包括语言学、教育学、文化学、心理学等。

7. 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_____,又是一种_____。

【答案】第二语言教学; 外语教学

【解析】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一一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8. 记忆分为构成的_____和_____两种。

【答案】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

【解析】长时记忆是由许许多多词语“结节”相互勾连而成的十分复杂的语义网络,它的容量是无限的,持续时间相当长。外界信息经过初步加工达到短时记忆水平,但在这个水平上,信息容量有限,保持的时间也很短暂,必须经过适当的加工(复述、回忆、再编码)才保留在长时记忆中。

9.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语言学; 心理学; 教育学

【解析】对外汉语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交叉学科。①从本体论角度看,对外汉语研究汉语本体,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②从认识论角度看,对外汉语研究汉语习得与认知,理论基础是心理学; ③从方法论角度看,对外汉语研究教学理论与方法,理论基础是教育学; ④从工具论角度看,对外汉语研究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10.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_____四个步骤。

【答案】预测

【解析】语言对比分析代表人物为美国语言教育家拉多。他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一一反应一一强化的过程形成的习惯,但与第一语言习得不同的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已产生了迁移的作用,两种语言最不同的地方最难掌握,相同或类似的地方较易掌握。因此他主张对两种语言进行语音、语法对比,从而确定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对不同点加强教学。

二、选择题

11.一般来说,每个学期进行的期末考试属于( )。

A. 分级测试

B. 诊断测试

C. 水平测试

D. 成绩测试

【答案】D

【解析】成绩测试是一门或一种课型的一定学习阶段的测试,用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结业考试、毕业考试等。

12.第一部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 )。

A. 《初级汉语课本》

B. 《基础汉语课本》

C. 《汉语教科书》

D. 《实用汉语课本》

【答案】D

【解析】刘殉、邓恩明、刘社会丫位学者编著的《实用汉语课本》(第一、二册)198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我国出版的、专供国外学校使用的第一部基础汉语教科书。

13.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 )来划分的。

A. 语言材料的性质

B. 语言知识的内容

C. 语体风格

D. 语言技能

【答案】D

【解析】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达内容的形式。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这一环境中使用规定教材,针对特定的学习对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中使用的语言。

14.既要考虑到横向和纵向的关系,又要考虑到该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这属于教材编撰中的( )。

A. 系统性原则

B. 实用性原则

C. 趣味性原则

D. 交际性原则

【答案】A

【解析】教材系统性首先指教材内容在基本知识介绍和技能训练方面,即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语言要素和听、说、读、写言语技能的安排方面,要平衡协调、有一定的章法。横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