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大学心理系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浙江大学心理系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浙江大学心理系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9 2017年浙江大学心理系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16 2017年浙江大学心理系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24 2017年浙江大学心理系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36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
【答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
(1)小学儿童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
小学儿童道德认识表现出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发展的趋势。在道德认识的理解上,小学儿童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但具体性较大,概括性较差。在道德品质的判断上,小学儿童从只注意行为的效果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但常常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儿童的道德判断从简单依附于社会的、他人的规则,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所制约。
(2)小学儿童的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在品德发展上,认识与行为、言与行基本上是协调的、相称的。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出现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
(3)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
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是小学儿童的道德知识系统化及相应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表现形式,也是小学儿童出现协调的外部和内部动机的标志。
所谓自觉纪律,就是一种出自内心要求的纪律,是在儿童对于纪律认识和自觉要求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不是依靠外力强制的纪律,因此,自觉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纪律行为从外部的教育要求转为儿童内心需要的过程。
2. 动作发展在婴儿心理发展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从心理的起源与发展来看,动作对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具体如下:
(1)个体心理的起源与动作密切相关。在个体思维、智力的发生过程中,动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从个体心理的发展历程上看,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由外逐步内化的,而动作在心理的内化过程中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3)从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以及心理各个具体方面的早期发展来看,动作作为主体能动性的基本表现形式,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它使个体能够积极地构建和参与自身的发展。
①动作对于大脑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②动作使个体对外部世界各种刺激及其变化更加警觉,并使感知觉精确化;
③动作使得婴儿的认知结构不断改组和重建;
④动作改变着个体与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的互动模式,促进了个体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影响着个体的社会交往特点,对个体的情绪、社会知觉、自我意识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在一次数学期末考试中,王强得了满分,而赵明不及格。当问及原因时,王强说是自己刻苦学习的结果,赵明认为是因为自己“缺少数学细胞”。请结合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他们今后数学学习可能的行为表现及原因。
【答案】(1)将来学习的行为:
①王强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与自己的努力,这是内部-不稳定-可以控制的因素,他会继续努力学习,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②赵明将失败归因于自己没有数学细胞,这是内部-稳定-不可控制的因素,他将会自暴自弃,不会为数学努力,成绩也不会有提高。
(2)原因:维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为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能力和努力可内控,任务难度和运气属于外控,能力和任务难度具有稳定性,努力和运气具有不稳定性,每个维度对动机有重要影响。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维度,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如果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如果将失败归因内部,则产生愧疚感,归因于外部,就觉得运气不好。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制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动力。
4. 试根据斯金纳的理论,简述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三者之间的区别。
【答案】根据斯金纳的理论,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三者之间有以下区别:
(1)正强化是通过在某一情境中增加某种刺激使有机体行为或反应速度、概率、强度增加的过程。负强化是在环境中取消厌恶刺激或降低厌恶刺激的强度,使有机体行为或反应概率增强的过程。正惩罚是在一种行为发生后随即出现厌恶事件,使有机体行为或反应得以消除或抑制的过程。
(2)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目的都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但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强化则是通过撤消厌恶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3)正强化与正惩罚都是通过呈现刺激来达到目的,但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正惩罚呈现厌恶刺激;正强化的目的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正惩罚则是降低反应发生概率。
(4)负强化与正惩罚都有可能涉及到厌恶刺激,但负强化是撤消厌恶刺激,正惩罚则是呈现厌恶刺激;负强化的目的是提高行为发生概率,正惩罚则是降低行为发生概率。
5. 简述母婴依恋的类型及特点。
【答案】安斯沃斯等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
(1)安全型依恋
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旁,更多地是用眼睛看母亲、对母亲微笑或与母亲有距离地交谈。母亲在场使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其操作、探索行为会受到影响,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当母亲回来时,婴儿会立即寻找与母亲的接触,并且很容易抚慰,平静下来,继续去做游戏。这类婴儿约占65〜70%。
(2)回避型依恋
这类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们并不表示反抗,很少有紧张、不安的表现;当母亲回来时,也往往不予理会,表示忽略而不是高兴。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回转,但只是非常短暂的。实际上这类婴儿对母亲并未形成特别密切的感情联结,所以有人也把这类婴儿称做“无依恋婴儿”。这类婴儿约占20%。
(3)反抗型依恋
这类婴儿每当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是当母亲回来时,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比如抱他时,生气地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去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地朝母亲这里看。所以,这种类型又常被称为“矛盾型依恋”。这类婴儿约占10〜15%。
6. 横断设计与纵向设计各有哪些优缺点?
【答案】(1)横断设计
①横断设计的定义
横断设计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②横断设计的优缺点
横断设计的优点是持续时间较短,可以在相对短时间内了解到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并易于控制有关的因素。因为只要短时间就可以收集数据,所以相对纵向设计来说成本低、费用少并省时省力。横断设计的缺点是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看不到同一个体在发展上的连续性;年龄和出生年代两因素不能区分;取样复杂。
(2)纵向设计
①纵向设计的定义
纵向设计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个体进行追踪,对其心理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也叫追踪设计。
②纵向涉及的优缺点
纵向涉及的优点是可以看到同一个体在发展上的连续性,从而比较系统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以及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缺点是持续的时间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加入许多新的无关变量;花费较大,被试流失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