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975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Development
【答案】Development 中文翻译为“发展”。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个体生理与心理随年龄增加而变化的过程。期间,个体的心身表现出量和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年龄有密切联系,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从而形成年龄特征;发展还有顺序性,并且常受遗传、环境、成熟、经验等因素影响。现代心理学甚至把生命开始(受孕)作为研究起点。狭义的发展是指从出生到青春期的身心变化过程。
2. 假装游戏
【答案】假装游戏是指表现出既与现实相似而又充满了戏剧性色彩的游戏活动。这种游戏的根本特征是“替代性”、“假定性”。假装游戏在婴儿期就出现了,持续整个学前期。它的发展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经常做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学前儿童联系和巩固先前获得的知识技能,促进创造力的发展,练习各种社会角色,从而发展社会性技能;还能帮助儿童区分幻想和现实。
3. 最近发展区
【答案】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关于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即通过教学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
区”。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4. 关键期
【答案】关键期指有机体早期生命中某一短暂阶段内,对来自环境的特定刺激特别容易接受或掌握某一种技能的最佳时期。1937年洛伦兹曾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会追逐它首先看见的活动的有机体,这种现象称为“印刻”。这段时间很短,称为关键期。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关键期,如2〜3岁为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错过关键期,与这个时期相联系的能力就会永远丧失。
二、简答题
5. 简述有关语言发生发展内在机制的理论。
【答案】关于言语发生、发展内在机制的代表性理论假说主要有四种,这些理论的争论焦点
主要在于:语言是先天的还是后天习得的、是被动学习还是主动创造的、以及认知(尤其是思维)与言语发展的关系等。
(1)强化说
巴甫洛夫和斯金纳都认为,言语的获得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斯金纳还特别强调“强化依随”在婴儿言语形成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即言语活动出现后马上给以强化。“强化说”可以解释某些低级言语的发生过程。
(2)转换生成说
这是乔姆斯基提出的一种语言理论。这种理论认为:①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②语法是生成的,婴儿先天就具有一种普遍语法,言语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一转化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 )”实现的;③每一个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句子的深层结构(语义)通过转换规则而变为表层结构(语
,从而被感知和传达。 音)
(3)模仿说
这是由奥尔波特率先提出的关于言语获得机制的最早理论。他认为,婴儿言语是对成人言语的模仿,是成人言语的简单翻版。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认为,婴儿的言语能力主要是通过对各种社会言语模式的观察学习,即模仿而获得的,其中大部分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怀特赫斯特对传统的模仿学说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选择性模仿”的新概念,认为婴儿对成人言语的模仿是有创造和选择的。
(4)认知说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则强调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皮亚杰认为,语言是儿童的一种符号功能,语言源于智力并随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在这种交互作用过程中,由于动作的发展和协调才产生了逻辑,由此才导致了语言的产生。
6. 评价后天教育在儿童智力发展中的意义。
【答案】影响人的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而与环境的自发影响相比,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小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家庭的或是学校的、社会的,都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是以教育人为主要目的的活动。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更有利于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年轻一代健康地成长。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并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而环境中其他方面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片段的,是不能与学校教育相比拟的。
(3)一个人能朝什么方向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条件。
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如歌德小时候,父亲就对他进行有计划的、多方面的教育,经常带他参观城市建筑物,并讲解城市的历史,以培养他对美的欣赏和历史的爱好;他的母亲也常给他讲故事,每讲到关键之处便停下来,留给歌德去想象,待歌德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母亲再继续讲。歌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为他能成为世界著名的大诗人打下了基础。
在教育条件中,学校教育在学生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因此,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学习和训练的同时促进了其能力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并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自发的,而是依赖教育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等。
儿童的智力发展具有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等,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遗传只提供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前提条件,后天的教育因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智力的发展层次,因此,抓住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创造条件促进儿童智力的最大限度发展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
7. 在一项研究中,让幼儿在自由活动的条件下自己选择游戏类型。游戏类型分为安静型和运动型,50名幼儿做出的选择如下表。请检验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
义。
幼儿游戏方式选择的数据表
【答案】因为为小样本,所以采用
(1)建立假设
检验
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整理数据并计算
整理数据如下表所示:
值
(3)自由度为df=(2-1)x (2-1)=1, 比较计算得到的拒绝
值与临界值的大小因此,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在0.05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