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21国际新闻传播综合考试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内部复习题2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舆论的要素

【答案】舆论的要素,是指舆论的主体、客体及舆论的形态。具体而言,舆论的要素包含以下内容:①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有争议的问题,且这个问题与人们现实利益、社会关系、社会观念的相关程度足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②必须有相当多的个人对这个问题表明态度或发表意见,经过这些众多的个体意见的充分互动,最终达成某种为一般人普遍赞同、且能从心理上产生共鸣的一致性意见; ③这种一致性的意见对问题的存在和变化及与此相关的人的行为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即产生某种效力。

2. 古典新闻自由

【答案】古典新闻自由是指封建社会末期欧洲各国积极争取的出版自由,是在17世纪欧洲各国反对皇权特许出版制和罗马教皇印刷品审查制中提出的自由传播出版物的要求,以1644年英国思想家弥尔顿出版的《论出版自由》一书为代表。

3. 观点的自由市场

【答案】观点的自由市场,是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核心观点。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又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是在17世纪、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其核心反映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主要观点包括:①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 ②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 ③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④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4. 逆反效应

【答案】逆反效应是指媒体对某一问题的报道,使受传者产生抵触情绪与意见,属于新闻传播悖论的一种表现。逆反效果的产生,有极其复杂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记者忽视社会悖谬因素的作用。为防止逆反效果的产生,记者应该防止以空话、大话代替事实,坚持用事实揭示事物的本质; 不美化错误的事实,不丑化或否定正确、有益的事实,始终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评价社会现象。

5. 知情权(知晓权)

【答案】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知情权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而

第 1 页,共 8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