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工业大学分析化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配位滴定的突跃范围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影响?
【答案】
受
影响。在浓度一定的条件下
,
越大,突跃越大;在
一定的条
件下,越大,突跃越大。
2. 何谓紫外吸收曲线?何谓紫外分析工作曲线?二者如何绘制?有什么用途?
【答案】吸收曲线是指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以波长坐标得到的曲线。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工作曲线是指浓度和吸光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当溶液符合比尔定律时,此关系曲线为一条直线。
吸收曲线的绘制方法:在吸光物质浓度一定的条件下,扫描吸收波长,即可得到吸收曲线。 工作曲线的绘制方法:在一定条件下,配制吸光物标准品浓度梯度,测定不同浓度(C )时的吸光度(A ),以C 为横坐标、A 为纵坐标进行拟合,即可得到直线。
吸收曲线:(1)可进行定性分析;(2)选择定量分析的吸收波长。工作曲线可进行定量分析。
3. 简述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时测量条件的选择。
【答案】(1)测量波长的选择; (2)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3)参比溶液的选择; (4)标准曲线的制作。
4. NaOH 标准溶液保存不当吸收了
是1%的NaOH 变成了
为横坐标、吸光度(A )为纵
(1)用这瓶NaOH 滴定HC1, 甲基橙作指示剂,则测定结果如何变化? (2)用这瓶NaOH 滴定HA ,酚酞作指示剂,则测定结果如何变化? 【答案】(1)无影响; (2)偏高。 由于NaOH 吸收了量点为pH=7.0,所以在未
到达化学计量点时,甲基橙己经变色,使消耗的NaOH 体积又偏小,这两种因素综合起来使得测定结果基本没有变化。如用酚酞为指示剂时,由于其变色点pH 为8.0—10.0, 测定结果肯定偏高。
第 2 页,共 27 页
使NaOH 浓度比实际的浓度低,用它滴定HC1,消耗NaOH 的体积
NaOH 与HC1生成NaCl 的化学计
偏多,造成结果偏高。由于甲基橙的pH 变化范围为
5. 分离在定量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当分析对象中的共存物质对测定有干扰时,如果采用控制反应条件、掩蔽等方法仍不能消除其干扰时,就要将其分离,然后测定。
6. 简述凝胶色谱有哪些用途?
【答案】(1)作为分析工具;(2)作为脱盐工具;(3)生物大分子的浓缩;(4)除热原物质;(5)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f. 分子量的测定。
二、计算题
7. 测定氮肥中剩余的
用
的含量。称取试样1.6160g ,溶解后在250.0mL 容量瓶中定容。移取25.00mL ,
导入40.00mL
=0.1020mol/L
标准溶液吸收,
的含量。
NaOH 返滴定,消耗17.OOmL ,计算该氮肥中
计量点时,
8. 以邻二氮菲(以R 表示)作显色剂用光度法测定Fe ,显色反应为:
(1)若过量显色剂的总浓度为问在pH=3.0时未配位(%)
?
(2)称取0.5000g 试样,制成lOOmL 试液,从中移取10.OOmL 显色后稀释为50mL ,用1.0cm 比色皿,
在
510nn
处测得透光率
T=60.0%.求试样中
Fe
的质量百分
数
加入过量NaOH 溶液,将产生的
【答案】滴定过程涉及的反应有:
占多大比例
【答案】(1)把带入条件稳定常数公式得:
所以,未配位应为0.2%
第 3 页,共 27 页
(2)由吸光度与透光率之间的关系可得:
所以,Fe 的浓度为:
故,试样中Fe 的质量百分数为:
9. 某同学用均用
和惰性物质配制三份碱的未知样品,每份样品称量l.000g ,
的HC1滴定,
由下列数据计算每种未知样品的组成。已知
(1)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时消耗HC124.32mL , 另取一份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时消HC148.64mL ;
(2)加入酚酞时,颜色不变,加入甲基橙,终点时消耗HC138.47mL ;
(3)酚酞作指示剂变色时,用去15.29mLHCl ,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变色时又用耗去33.19mLHCl 。
【答案】(1)酚酞变色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继续加HC1, 到加甲基橙时,发生反应如下:
因为后一次加入=前一次加入,得到:
混合碱中,只有这样求得
得到
的质量为:
的百分含量为:
其质量为:
(3)后一次加HC1体积>前一次HC1体积,混合碱为
为ymol 则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
和
设
为xmol
,
(2)混合碱中,只有
解次方程组得:
所以,
和
的质量为:
这样,得到
和
的质量分数为:
第 4 页,共 2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