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工业大学分析化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沉淀重量法中何谓恒重?坩埚和沉淀的恒重温度是如何确定的?
【答案】在经烘干或灼烧后,待称量物的质量不再改变。通常经2次烘干或灼烧后的称量差值不大于0.4mg 。
2. 什么是交换容量?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案】(1)交换容量是指离子交换剂能提供交换离子的量,它反映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离子进行交换的能力。通常所说的离子交换剂的交换容量是指离子交换剂所能提供交换离子的总量,又称为总交换容量,它只和离子交换剂本身的性质有关。
影响交换容量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①离子交换剂颗粒大小、颗粒内孔隙大小以及所分离的样品组分的大小等;②另一些影响因素如实验中的离子强度、pH 值等主要影响样品中组分和离子交换剂的带电性质。
3. 准确滴定判别式和分别滴定判别式的适用条件有何区别?
【答案】(1)准确滴定判别式:
在
(2)分别滴定判别式:
在
4. 气浮分离法分为哪几个类型?
【答案】离子气浮分离法;沉淀气浮分离法;溶剂气浮分离法。
5. 若为沉淀第二组阳离子,在调节酸度时:
将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案】(1)用(2)用离子的分析。
(3)用HAc 代替HC1, 则由于它是弱酸,不可能调至所需要的酸度。
6. 要获得纯净而易于分离和洗涤的沉淀,需采取些什么措施?为什么?
【答案】晶形沉淀和无定形沉淀的性质不同,对形成沉淀时的条件要求也不同。所以,晶形
第 2 页,共 16 页
代替HC1, 因为
使
是强的氧化剂会把组试剂氧化成硫而沉淀。
代替HC1, 引入了生成硫酸盐沉淀,将妨碍这些
沉淀的沉淀条件为:在适当稀的溶液中进行(稀);在不断搅拌下进行(搅);在热溶液中进行(热);在酸性溶液中进行(酸);进行陈化(陈)。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为:在适当浓的溶液中进行(浓);在热溶液中进行(热);在不断搅拌下进行(搅);加入电解质溶液(电);不必陈化(不陈)。目的在于根据冯维曼经验公式,降低相对过饱和度,减小形成沉淀时的初始速率。
二、计算题
7. 计算0.10mol/LHCOONH4溶液的pH 。当溶液pH 为8.0时,溶液中
【答案】已知HCOOH 的
的
质子条件式为
的平衡浓度为多少?
质子条件中有关组分的浓度对数曲线如图所示。
图 0.10mol/L
由lg[HCOOH]线与当pH=8.0时,其与
溶液的浓度对数图
浓度为
线的交点M 所对应的横坐标,查得pH=6.50。
线的交点所对应的
8. 用火焰原子化法测定血清中钾的浓度(人正常血清中含K 量为3.5〜8.5mmol/L)。将四份0.20mL 血清试样分别加入25mL 容量瓶中,再分别加入浓度为40ng/mL的K 标准溶液所加体积如表,用去离子水稀释到刻度。测得吸光度如表4-3。
表
计算血清中K 的含量,并说明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已知:【答案】
依题数据得线性回归方程为0.9434mL 钾标准溶液,故血清钾韵浓度
在正常范围。
)
当A=0时,试样中钾的量相当于
第 3 页,共 16 页
9. 称取使未反应的另取
试样0.5005g ,用NaOH 溶液溶解后,用水准确稀释至250.0mL 。移取25.00mL 试
标准溶液25.00mL 及HC1,使苯酚溴化为三溴苯酚。加入KI 溶液,
然后用
标准溶液滴定,用去15.05mL 。
标准
标准溶液,加入HCl 及KI 溶液,析出的
还原并析出定量的
液于碘瓶中,加入
溶液滴定,用去40.20mL 。计算试样中苯酚的含量。
【答案】根据过程写出反应,
生成反应:
溴化反应:
析出碘反应:
滴定反应:
过程中的数量关系:
10.欲测定浓度为
(已知:【答案】查表:
因
说明可用PAN 作指示剂。
11.用火焰原子化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a ,在0.1〜0.5吸光度时准确度最高,其相应的浓度约为灵敏度的25〜120倍。今需测定某一固体试样中的Ca ,估计含量在0.01%左右,若已知Ca 的灵敏度为
(1%吸收),试问:
(1)用原子吸收法测定Ca 最适宜的浓度范围是多少?
(2)测定时需将试样制备成多少体积?又应称取固体样品为多少克?
第 4 页,共 16 页
溶液,选用
)
的EDTA 标准溶液,并控制pH
0.1%,请用计算证明,可用PAN 作指示剂。 值为5.0. 若要使滴定终点误差达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