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0609社会保障理论与社会政策之《社会保障学》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农村扶贫开发
【答案】农村扶贫开发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包括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劳务、就业等方面的外部投入,对贫困地区的经济运行状态进行调整、优化,在此基础上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的良陛增长,进而缓解贫困地区的贫困,促使贫困人口逐渐摆脱贫困的政策体系。与其他社会救助相比,它虽然主要是面对区域而不是直接面向贫困家庭与个人,但追求的目的仍然是社会救助要达到的目标,并且同样需要运用政府的公共权力与公共资源,从而仍然可以纳入到现代社会救助体系中来。
2. 普遍性原则
【答案】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原则是1942年贝弗里奇起草的《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政策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国家在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时,其对象、范围不能局限于贫困阶层,而应当使全体国民均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与福利。普遍性原则符合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公平、公正的追求,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从而被许多工业化国家所认可,并成为西方福利国家等在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中普遍遵循的一项原则。
3. 社会福利目标
【答案】社会福利的目标是指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因为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而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以外,国家通过社会福利使社会成员的生活状况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并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往往更能体现福利的内涵。社会福利是政府主导的一项社会性的公共事业,它不仅需要立法规范和政策引导,而且需要公共财政支撑并由政府承担i}r督管理责仟。尽管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但政府在社会福利中所承担的多方面责任却不会减轻。
4. 国家一单位保障制度
【答案】到1956年时,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国家(通过中央政府)为主要责任主体、城乡单位担负共同责任并一起组织实施的较为完整的社会保护制度。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国家直接承担着统一制定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直接供款和组织实施有关社会保障事物的责任,城镇企业单位负责缴纳职工的劳动保险费用,农村集体担负着救济“五保户”和优待烈军属等责任,各种单位开始普遍承担着实施有关社会保障政策的任务。国家和单位在社会保障的确立与实施过程中日益紧密的结为一体,这就是国家一单位保障制度。
5. 属地管理
【答案】属地管理指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范下,由各地区组织实施并由各地区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负责管理与监督当地的社会保障事务。
社会保障制度追求的社会目标是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它在运行中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系统,并需要通过在区域内设置相应的实施机构来完成项目实施任务,主要实现一定区域范围内社会成员之间的共济或互济互助。因此社会保障管理奉行属地管理原则,是维护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互济性和社会性的内在要求。
6. 公积金基金
【答案】公积金基金是按法律、法规规定,由雇主和雇员缴纳,并记人个人账户,产权归个人所有的基金。公积金往往只能用于特定用途。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就是公积金基金的一种。
7. 效率
【答案】效率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宏观意义上的效率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源最优配置的效率,通常用实现了“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来描述; 第二阶段是可持续的综合效率,仍体现了人类对效率的追求,但增加了生态、环境对效率的制约条件,丰富了效率的内涵; 第三阶段是网络经济的效率,又称“后工业效率”,指通讯和计算机的网络化使传统效率发生了质的飞跃。社会保障的效率主要体现在制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制度自身运行成本的节约以及制度运行的有效性。
8. 住房救助
【答案】住房救助是指政府向低收入家庭和其他需要保障的特殊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或以低廉租金配租住房的一种社会救助。其实质就是由政府承担住房市场费用与居民支付能力之间的差额,解决部分居民因住房支付能力不足而居无定所的问题。
二、简答题
9. 你对短视国策论有何看法?
【答案】(1)2002年学者陈平提出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短视国策
他的理由是:
①统一社保经济上根本不可行。在区域发展高度不平衡、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在经济上将是乌托邦式的“洋跃进”。统一社保非但无助于国企改革,还会拖垮整个财政体系。
②将严重削弱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外资将流向没有社保的劳动力廉价国家,从而削弱而非加强社会稳定。
③违背当前小政府大市场的世界改革潮流,在体制上重演西方和东欧的错误道路。
(2)对短视国策的评价
陈平教授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所言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是,过分夸大廉价劳动力对于中国发展的作用是片面的,在一定时期内廉价劳动力确实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崛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根本上说,它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不幸”遗产而不是值得夸耀的优势。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大多数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在当代社会,社会保障不仅是人道主义的体现,而且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手段,甚至是社会主义因素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尤其是在当今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社会保障稳定社会的功能日益显著,虽然在我国当前条件下,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是有困难的,但是决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建设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10.经济学界对于社会保障有哪些相互冲突的观点? 你如何评价他们之间的争论?
【答案】(1)经济学界对于社会保障互相冲突的观点如下:
①凯恩斯的观点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凯恩斯的主要著作,也是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作和“凯恩斯革命”的标志。他认为资本主义已经丧失了自动调节恢复资本主义经济均衡的市场机制,因而需要国家调节和干预资本主义经济,否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便不可避免地要灭亡。凯恩斯的国家干预论和增加公共支出等政策主张,为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通过这种制度来调节社会经济的发展,确实扫清了理论障碍,从而事实上推进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②肯尼思. 阿罗的观点
1972年获奖的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即以社会选择理论等著称于世,在其代表性著作《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一书中,阿罗从分析民主制度下寻找进行社会选择的社会福利函数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个人偏好和社会选择的本质一一二个公理及社会福利函数应满足的五个条件,同时用反证法证明了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或“独裁定理”。
③哈耶克的观点
哈耶克在《通向奴役的道路》一书中,集中地阐述了自己的政治倾向和经济思想,他认为私人企业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是维护个人自由和提高经济效率的根本保证,而集权主义和社会主义是违背“人的本性”的一种制度,实行计划经济则是一条“通向奴役的道路”。
④弗里德曼的观点
弗里德曼是“效率”绝对优先论者,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认为竞争的资本主义是一个经济自由的制度,政府的职责范围必须加以限制,政府的权力必须分散,应主要通过市场和价格机制来组织经济生活; 在社会保障方面,主张政府的职责只是补充私人慈善事业和私人家庭对不能负责的人的照顾,认为政府通过累进的所得税和遗产税办法干预收入分配过程是违背自由社会的道德准则的,进而指出政府的广泛的福利计划和减贫计划不仅未达到预期目标,而且造成了一系列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允许私人企业和私人机构参与这些领域的竞争,允许个人自由选择。他主张实行负所得税制,并逐步取消社会保险。
⑤福利经济学家的观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