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考研复试题库(一) . 2 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考研复试题库(二) 13 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考研复试题库(三) 26 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考研复试题库(四) 38 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考研复试题库(五) 47
一、名词解释
1. 再就业工程
【答案】再就业工程是指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手段,实行企业安置、个人自谋职业和社会帮扶安置就业相结合,重点帮助失业6个月以上的职工和生活困难的企业富余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针对企业下岗和失业人员大量增加的状况,政府从1995年推出了再就业工程。具体做法是:利用各种服务机构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信息,在失业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牵线搭桥; 组织职业指导,开展转业训练,提高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能力; 通过给予优惠政策等。
2. 拉弗曲线
【答案】拉弗曲线是指这样的一种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 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拉弗曲线”的原理并不复杂,起初它是专讲税收问题的,提出的命题是:“总是存在产生同样收益的两种税率。”主张政府必须保持适当的税率,才能保证较好的财政收入。
3. 补充健康保险
【答案】补充健康保险是企业员工福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除了参加法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外,通过保险的方式对被保险人因遭受疾病或意外伤害事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支出或收入损失提供额外经济补偿的保险保障,一般有商业健康保险、企业自我保险、健康维持组织、优先服务提供组织、定点服务计划等多项计划形式。
4. 工伤社会保险
【答案】工伤社会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它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劳动者本人因工伤造成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可以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医疗救治、职业康复、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 二是劳动者本人因工伤死亡时,其遗属可以从国家和社会获得遗属抚恤、丧葬补助等物质帮助。
5. 企业年金享有权
【答案】企业年金享有权是指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在什么条件下具有享受补充退休养老金的权利。即企业年金中一般规定有享有基准期(超过这一时期职工才有权享有补充养老保险待遇)条款,在此之前,因调动工作或被解雇而失去应有的企业年金享有权而无法获得补充退休收
入
6. 市场菜篮子法
【答案】市场菜篮子法又称生活需求法或“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是指根据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所需的物品和服务列出一张清单,然后根据市场价格计算出拥有这些物品和服务需要多少现金,由此确定的现金金额即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计算方法。为了真实反映贫困者所需,在确定菜篮子的内容时,需要由专家和群众共同作出决定。但这种方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参差不齐,生活必需品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界定,因而很难进行国际和地区间比较。
7. 贝弗里奇
【答案】贝弗里奇是指被称为“福利国家之父”的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勋爵。1942年,英国以贝弗里奇为主席的内阁不管部大臣属下的一个社会保险和联合失业委员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计划提出了一个《社会保险及有关福利问题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该报告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因其影响了英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进程,而被业内人士视为福利国家的奠基石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并为无数的经济学家和社会保障工作者所推崇、研究和学习借鉴。
8. 职业福利
【答案】职工福利又称员工福利,是指企业基于雇佣关系,依据国家的强制性法令及相关规定,以企业自身的支付能力为依托,向员工所提供的、用以改善其本人和其家庭生活质量的各种以非货币工资和延期支付形式为主的补允性报酬与服务。广义的员工福利是由企业雇主专门面向其内部雇员所提供的,用以改善雇员及其家庭生活水平的一种辅助性措施和公益性事业。从整体报酬的角度而言,员工福利是企业向员工支付的、不以员工向企业供给的工作时间为单位来计算的,有别于工资、奖金的间接性薪酬支付,是全部报酬的一部分。
二、简答题
9. 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1)公平原则
①根据公平原则,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必须打破各种身份限制,公平地对待每个国民并确保其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以此达到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整个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
②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物质财富尚未达到十分丰富的阶段时,公平原则亦只能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尽管公平原则的落实需要循序渐进,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即是这一原则日益得到落实的过程。
(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①社会保障是国家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进而达到特定政治目标的制度安排。因此,社会保障的发展亦必须坚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既不能单纯强调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单纯强调与经济水平发展相适应,而是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发展需要与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否则,便会顾此失彼,使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陷入被动。
②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变化,社会发展客观上决定着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如果社会保障制度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国家或社会便会因风险的发生而形成社会问题与社会危机。
③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无一例外地需要相应的财力支撑。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它事实上决定着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
(3)责任分担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有必要确立责任分担原则。因为政府包办或者企业与个人承担过重的责任,都会损害这一制度的健康发展,并无助于解决那些需要通过社会保障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只有确立责任分担原则并按照这一原则来让政府、企业、个人乃至社会等合理分担社会保障责仟,这一制度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并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4)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①普遍性原则: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原则是1942年贝弗里奇起草的《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政策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国家在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时,其对象、范围不能局限于贫困阶层,而应当使全体国民均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与福利。
②选择性原则:是一些强调效率优先的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中遵循的一项原则。其含义在于根据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和受保障者的经济收入状况及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程度,有区别地安排社会保障的项目、对象范围、筹资方式和待遇水平等。
③普遍性原则和选择性原则的关系:在肯定普遍性原则并尽可能地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与公正性的同时,不能将选择性原则与普遍性原则对立起来,而是应当承认发展中国家按照选择性原则或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合理性与过渡性。
(5)其他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需要遵循互济性原则、法制性等原则。
①互济性原则是以互惠制为基础的,即我为他人作贡献,他人也为我作贡献,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正是这种互助或互惠制的强制化、固定化和规范化。
②法制性原则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立法为依据,以社会保障法律作为制度确立的标志,以社会保障法律作为实施社会保障项目的依据,以社会保障法律作为政府管理与监督社会保障事务的依据。不仅企业与个人需要依法承担相应的社会保障义务或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政府管理与监督社会保障事务亦必须依法行政而不能越权行事。
10.比较养老保险的责任承担模式。
【答案】养老保险责任承担模式主要有:政府负责型; 责任分担型; 个人负责型和混合责任型。
(1)政府负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