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日益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动机作为学生非智力因素结构中的核心成分,它直接制约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也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定向、完成和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1]。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精神,提高化学教学效果,笔者对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给予了高度的关注。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学习动机方面的文献,笔者发现化学学习动机方面的研究比较笼统,表现在未能充分地反映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而是偏重于经验性的调查分析,或是照搬一些学习动机理论,远远滞后于一般学习动机的研究。在教学实践层面,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强、动机不足的问题,由此引发了教师教得辛苦,却无绩效,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求知欲望降低,从而造成了教学的僵持状态。
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僵持现象,本课题以强化论、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理论、归因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等理论为指导,进行认真分析,分别于2007年3月、2007年9月对所在学区的学生进行化学学习动机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已有的动机理论,较系统地研究出激发与维持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策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重视实验探究,创设学习情景,利用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营造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内部动机;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刺激与强化,利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成就动机的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归因,注重过程性评价,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外部动机。然后将一系列的策略应用于化学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信息。教学实践阶段结束后用试题测试法,获得了前测、后测数据,并运用教育统计的方法分析研究出激发与维持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策略对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综合能力的影响。较为明显的发现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动机显著增强,并且能够较为稳定地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学习成绩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通过对本次研究和实践的反思,提出了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应注意的问题,如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的理念,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专业理论修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在管理以及硬件的配备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另外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以后进一步的研究解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