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公共关系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公众的基本特性和分类。

【答案】公众是指任何与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正在或将会影响到它的形象塑造和组织目标实现的特定社会群体。

(1)公众的基本特征

①公众的同质性。公众的同质性是指公众成员的“同质”或“同质程度”。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所以成为某一个社会组织的公众,就是因为他们“一起”与该组织发生了足以影响到它的形象塑造和组织目标实现的联系。

②公众的相关性。公众的相关性是指公众与组织之间的“相关”或“相关程度”。公共关系意义上的公众必定是与该组织“相关的”。所以,要确定一个组织的公众,必须界定该组织目标和利益与若干种公众目标和利益的相关之处,从而确定每一种公众的相关性或“相关程度”,并根据这种相关性来制定组织公共关系的相关计划。

③公众的特定性。公共关系学里所说的公众必须是特定的。他们处于特定的环境之中,在某个特定的领域里面临某个特定的问题,并由此与特定的组织发生特定的关系。

④公众的可变性。公众的圈定是由组织或该组织的公关部门所做出的。由于组织的运行处于动态过程中,因此作为工作对象的公众也必然处在变化中。

(2)公众的分类

就公众的定义和四个基本特性而言,它是一个集合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有着广泛的指代性和较为复杂的构成。为了研究和操作的需要,对公众进行分类是十分必要的。

①公众的横向分类

a. 内部公众一一组织内部的所有成员。

b. 政府及各政府管理部门公众一一对组织行使管理监督职能的政府及其管理部门。

c. 顾客公众一一组织所经营的产品或服务的消费群体。

d. 事件性公众一一由某突发性天灾、人祸、事件而形成的公众

e. 媒体公众一一专事向社会传播信息、沟通意义、劝说态度的组织。

f. 社区公众一一社会组织所在地方方面面的组织和公众群体。

g. 同行公众一一属于同一行业的组织或业主。

②公众的纵向分类

a. 潜在公众一一即组织尚未与之发生关联的群体或组织。

b. 自在公众一一已与社会组织发生关联、已具若干意识但尚未联成自觉群体的公众。

c. 知晓公众一一对共同问题己经构成群体性的自觉意识的公众。

d. 行动公众一一不仅己经知晓到问题的存在、而且正在准备或已经采取行动的公众。

2. 简述社会关系和公共关系之间的联系。

【答案】公共关系作为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无论在哲学层面还是在操作程序上说,都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既有社会关系的一般属性和一般特点,又具有自己特殊的形态特征。

(1)社会关系需要协调和平衡,而协调和平衡则需要一定的调节手段和机制。当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作用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时,公共关系可视为两者之间的一种静态关系,而当“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时,它就表现为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活动和劝说过程,这就是所谓处于动态中的公共关系。

(2)在公共关系的实务操作上,静态公共关系可被理解为一种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社会关系,而动态公共关系则可看作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手段和机制。公共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一种调节机制,是由两种既有内在联系又有不同操作规程的方法来实现的。一种是即时的、以实现短期传播效果为目标的战术招数,一种是延时的、以达到长期关系管理为宗旨的战略实施。

近10年来,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即“关系技术”)和关系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一个新兴的、与公共关系同亲同宗的“关系管理”领域崭露头角,引起国内学界和各实际工作部门的注意。用“关系管理”的视野去审视公共关系中各种关系的建立、维系、发展或终止,努力克服“一切从即时效果出发”的短视公共关系行为,将是公共关系学术研究和实务操作的新的发展方向。

3. 简述公共关系形成的历史条件以及在美国兴起的原因。

【答案】公共关系是以现代公众社会为基础的,离开了这一社会背景也就无公共关系可言。

(1)公共关系形成的历史条件如下:

①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政治是公共关系发展的政治前提。

自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加上《自由大宪章》、《人权宣言》、《独立宣言》等世界性划时代文告的传扬,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尽管现代资本主义商业社会的政府从本质上说也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但他们不得不听取社会公众自由、平等的呼声,不得不考虑中产阶级对自身利益的保护需求,定期推行普选,实行一种所谓让“民”参政作“主”的“民主政治”。资本主义商业社会的民主政治体制在客观上促成了社会各公众群体有必要维持一种相互倚赖、彼此合作的关系。

②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为公共关系行业提供了必需土壤。

古代社会也有商品经济,但其水平毕竟不高,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比重也很有限。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大不相同,它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通过市场与分工两个支点,由竞争杠杆进行调节,从而形成了一个极其活跃的开放性关系网络。商品社会的内在运行机制决定了支配这个关系网络只能有一个法则,那就是平等交换、互惠互利。以这一法则为内在驱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出于自身调节的需要,开始大声呼唤公共关系的降生。顺应现代公众社会的召唤,公共关系也找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

③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一一也可称“关系技术”一一的飞速进步为大规模开

展公共关系提供了技术手段。

与古代社会告别以后,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特别是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形成之后,汽轮、火车、报刊、电话、电报、电视的相继问世,接着就是互联网的横空出世,使地球一下子变“小”了。交通与信息传播条件一个接着一个地从梦幻变成现实,为国家、地区、组织、个体间的联系和沟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公共关系正是依靠了信息传播手段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得以兴起、兴旺和快速发展的。

(2)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首先在美国问世。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相对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关国的民主政治体制有其自身特点。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后起之秀,又没有过于厚重的传统包袱,所以能较好地借鉴其他国体和政体的治国管理经验。经过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废奴运动)和以后的工业革命,美国式的三权分立民主政治体制到20世纪初已在北美大陆得到了较为稳固的确立。

②美国是个多民族移民国家,国民中具有较强的平等意识与群体观念。

从17世纪开始,西方殖民者开始向美洲移民。最早到达北美这块土地上的是一批在英国受迫害的清教徒,由于原先的平民背景或曾受宗教迫害的历史,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具有较强的平等意识,他们都期望在这块新天地建立新的家园,谁也不愿听人宰割、奴役。另一方面,由于民族不同、语言不同、习俗不同,彼此间又很自然地产生一种相互依靠、相互帮助的观念。

③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北方的工业经济与南方的种植园经济置于同一政府有效管理之下,国内市场体系发育比较健全。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已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垄断资本间的竞争,深入、广泛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美国经济尽管仍以生产为中心,但逐渐开始关注市场的制约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业或部门的成败不仅在于产品质量,而且需要看它能否适应市场,能否不断地开拓市场,看它能否争取到各类消费群体和整个公众社会的舆论支持和形象赞誉。消费公众对市场运行逐渐显现的牵引和制约,慢慢地成了现代商品市场生命线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当时的企业管理人员所认识和关注。

4. 信息个人化在公共关系中有哪些运用?

【答案】随着网络新闻及其商业应用的日益成熟,用户提高阅读效率的强烈要求使基于用户个体需求的个性化新闻成为一种趋势。即每个人希望从“大众媒体”获取的仅仅是个体所需的信息而不是媒体所推荐的“大众信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商业网站纷纷推出个性化(Personalization )服务。

互联网为特定个人度身定制信息服务的功能,运用于网络传播,将大有可为。利用信息个人化服务手段,你可以向你的目标公众提供更亲切的信息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与一些提供信息个人化服务的网站建立联系,把支持公司或组织主张、理念、商业目标的文字、图片等信息上传给这些网站,由他们按网民的分类进行分发。

(2)在网上为报刊编辑们准备好符合打印质量的图片以便发表。这些可包括公司重要人物的照片或者产品包装和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