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金融监管体制

【答案】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它包括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施加影响的机制以及监管体系的组织结构。由于各国历史文化传统、法律、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颇不相同。根据监管主体的多少,各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大致可以划分为单一监管体制和多头监管体制。

2. 基本赤字(Primary Deficits)

【答案】基本赤字指为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减去经常性、资本性支出的差额,收支项目中不包括债务收入以及偿付债务本金和利息的支出。它反映了现时的政府活动如何引起公共部门净负债情况变化,在评估政府赤字的维持能力方面有重要意义。财政赤字虽然可以持久地出现并用债务弥补,但基本赤字最终必须为正数才能以盈余越来越多地抵消债务利息而使政府债务不至于永久地膨胀下去。

3. 直接信用控制

【答案】直接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其手段主要包括利率最高限额、信用分配、流动性比率、直接干预及开办特种存款等。

利率最高限额是规定商业银行对定期及储蓄存款所能支付的最高利率,目的在于防止银行用抬高利率的办法竞相吸引存款,以及为了取得高回报在资产运用方面承担过高的风险。信用分配是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客观经济需要,分别对各个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分配,限制其最高数额。流动性比率即流动资产占存款的比率,与收益率成反比; 限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目的是为了限制其信用扩张。直接干预指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放款范围等加以干预,如直接限制放款额度、规定各家银行的放款或投资范围等。开办特别存款实际上是特定条件下中央银行为紧缩货币供应量,限制信用进一步扩张而对商业银行采取的特别存款措施。

直接信用控制这一政策工具的作用效果比较直接和明显,但容易造成效率损失,只适宜于在特殊环境下或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使用。

4. 弗里德曼难题

,货币量增加引起的名义收入增加,【答案】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是“名义收入的货币理论”

短期内会引起产出增加。但在名义收入的增加中,有多少是由于实际收入增加,多少是由于价格水平提高,弗里德曼认为,根据人们现有的知识水平,这是很难划分的,但这种划分却是十分重

,因而有人将这一问题称要的。“货币收入的变动如何在价格与数量之间划分,函待更多的研究”

为“弗里德曼难题”。

5. 国际收支平衡表

【答案】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一国根据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范围设置项目,按照复式记账原理,系统地记录该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对外往来所引起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收集并公布各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为此,基金组织制订了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方法和基本内容。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方法是复式记账法,即每一笔交易都是以价值相等、方向相反的账目表不。因此,国际收支平衡表在反映和记录一个国家对外经济交易时,一切收入项目或负债增加、资产减少项目都列为贷方,或称正号项目; 一切支出项目或负债减少、资产增加项目都列为借方,或称负号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非常复杂、广泛,各国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也不尽相同,但均包括三个主要项目:①经常项目,反映实际资源在国际间流动的经济行为的项目,它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主要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②资本和金融项目。其中资本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收买或放弃。金融项目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权交易的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③平衡项目。它反映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收支差额的项目,主要有错误与遗漏项目。

二、简答题

6. 什么是动态不一致? 简述在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遵循单一规则的重要性。

【答案】(1)动态不一致是指一项起初适合于今天的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可能不再适合于明天。

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又称为货币政策时间上的不连贯性,是指一个货币政策在制定时对政府而言是最优的,但在执行阶段往往不是最优的,当私人部门相信政府会实施这一政策时,政府就会没有积极性去真正实施这一政策,即政策制定者最终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

(2)动态不一致性产生的原因是政府目标多样化,政府往往面临通货膨胀目标和失业率目标之间的两难选择。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之间在短期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当政府宣布要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公众又相信政府会将通货膨胀率降下来的时候,较低的通货膨胀预期就会反映到工资和物价合同中,使物价和通货膨胀相应地下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自我实现原理。但这时政府又会反悔,转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产生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同时降低失业率。

当政府更关心失业问题时,它往往会牺牲降低通货膨胀率的目标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增加就业,从而违背其最初的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承诺。由于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政府有违背降低通货膨胀的承诺而扩张货币政策的潜在动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降低公众的实际收入,理性的公众因为了解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对政府降低通货膨胀的信任总是有限的。在公众不信任的情况下,预期通货膨胀降不下来,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不能增加就业,反而会使通货膨

胀率进一步升高。由此可见,政府要想实现其承诺可信,只通过口头承诺是建立不起来货币政策的信誉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设计出捆住政府进行货币扩张的“手脚”一一单一货币规则,从而克服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即让货币政策在时间上有连贯性,最终使货币政策制定者获得信誉。

7. 试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答案】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指以净利息差额为目标,通过策略性调整利率敏感性资金的配置状况,在利率不断的变化中,确保目标实现,或者通过调整总体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保证期限的搭配,使银行收入保持正值。广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三原则的均衡,按一定的策略配置资金。按其发展历程看,可分为资产管理理论阶段、负债管理理论阶段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阶段。

(1)资产管理理论认为:作为外生变量,银行不可控制资金来源的水平和结构。因此应通过调整和组合资产业务来实现三性的原则和经营目标。具体包括以下三种理论:

①商业性贷款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流动性很高的活期存款,由于资金来源的外生性以及不稳定性故其运用只能是短期的工商企业周转性贷款。这种贷款期限较短,且以真实的商业票据组为贷款的抵押,票据到期后会形成资金自动偿还,所以该理论又被称为自偿贷款理论和真实票据理论。

②资产可转换理论:虽然强调流动性,但认为保持流动性的最好方法是持有可转换资产。 ③预期收入理论:强调贷款偿还取决于借款人预期收入,而非贷款类型。因此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与借款人未来的预期收入和银行对贷款的合理安排密切相关。

(2)负债管理理论基本内容是: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项目,即通过在货币市场上主动负债或者购买资金来实现银行三性原则和既定的增长目标。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也称相机抉择资金管理,主要认为:在融资计划和决策中,银行主动地协调和控制对利率变化敏感的资金负债,达到最优的配置状态,维持银行正的净利息和资本净值。具体包括资金缺口管理和资金持续期缺口管理。

8. 什么是金融衍生工具? 它有哪些基本功能?

【答案】金融衍生工具(Derivative Security )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工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一种特定的交易方式; 另一方面,它又指由这种交易方式所形成的一系列合约。经济活动日趋复杂是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的最终动力,而金融创新却是金融衍生工具种类增加和复杂程度加深的直接推动力。引发金融创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即转嫁风险和规避监管。

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有:

(1)转移价格风险。现货市场的价格常常是瞬息多变的,这给生产者和投资者带来了价格波动的风险。以期货交易为首的衍生工具的产生,就为投资者找到了一条比较理想的转移现货市场上价格风险的渠道。衍生工具的一个基本经济功能就是转移价格风险,这是通过套期保值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