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原始存款

【答案】原始存款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它包括商业银行吸收到的所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以两种具体的形式存在:一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应付日常业务需要的库存现金; 二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这两者都是归商业银行持有的中央银行的负债,也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总负债中的一部分。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这部分中央银行负债,对商业银行来说则是所拥有的一笔资产。这笔以准备金形式所持有的资产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商业银行遵照法律规定不能用以放款盈利的数额; 二是由于经营上的原因尚未用去的部分。前一部分属法定准备金,后一部分属超额准备金。

2. 消费信用

【答案】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消费信用与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并无本质区别,只是授信对象和授信目的有所不同。从授信对象来看,消费信用的债务人是消费者,即使用生活资料的个人和家庭。从信用目的来看,是为了满足和扩大消费者对消费资料的需求。

消费信用有两种基本方式:分期付款和消费信贷。分期付款是消费者在购买耐用消费品时,按规定比例支付一部分货款,其余部分要在一定时间内分期偿还,在货款付清之前,消费品的所有权仍属于卖方。消费信贷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以货币形式向消费者提供的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一般是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件房以及支付旅游费用等。

3. 金融相关率

【答案】金融相关率是指某一日期一国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金融资产包括:非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股票、债券及各种信贷凭证); 金融部门,即中央银行、存款银行、清算机构、保险组织和二级金融交易中介发行的金融工具(通货与活期存款、居民储蓄、保险单等)和国外部门的金融工具等。经济活动总量,在实际统计时,常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

4. 货币均衡

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衡回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相对性。

【答案】

二、计算题

5. 某企业年初的资本结构如下:

长期债券(年利息率14%) 3000万元

优先股(年股息率18%) 1000万元

普通股(400000股,每股股利20元) 4000万元

合计 8000万元

拟年初增资发行长期公司债券1250万元,年利息率15%,融资费率为4%; 发行优先股750万元,年股息率20%,融资费率为4%,由于增加了普通股股东的风险,为了维持普通股股票的价格,普通股每股股利增加到25元,且以后每年递增5%(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

计算增资后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拟发行长期公司债券的资本成本

拟发行优先股资本成本

发行新的普通股后,普通股资本成本=25×400000/40000000+5%=30%所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

三、简答题

6. 简述金融中介机构的主要职能。

【答案】金融机构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它在经济中发挥以下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信用中介职能是金融中介机构最基本的职能。这一职能是指通过金融机构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置货币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金融机构作为货币资金的贷出者和借入者的中介,实现资本的融通,并从吸收资金的成本与发放贷款的利息、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利差收入,形成其利润。

信用中介职能既可以实现资金在盈余者与短缺者之间的转移,还可以实现长短期限不同的转换。

(2)支付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是指为工商企业办理与货币运动有关的技术性服务。如通过存款在账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 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企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

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的周转,促进了再生产的扩大。

(3)信用创造功能。信用创造功能是指通过贷款和投资活动创造存款货币,扩大信用规模的功能。金融机构利用其所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

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现金或不完全提取现金的情况下,就增加了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信用创造功能的发挥,使银行可以超出自有资本和吸收资金的总量而扩大信用业务。当然,这种扩大不是无限的,它要受银行现金准备状况和经济发展对信用的客观需要的限制。

7. 简述当前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

【答案】(1)资本市场的概念、作用以及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资本市场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中长期借贷市场等。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促进资本的形成,它有效地动员民众的储蓄,将其合理地分配于经济部门。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否,影响到一国的投资水平、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国的资本市场存在着规模小、管理混乱、金融工具缺乏、投机性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远远不能发挥出资本市场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2)当前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

主要表现在:

①有效配置资金,促进经济增长。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在于促进资本的形成并将其合理地分配于各个经济部门。只有在资本市场得到了合理有效的发展之后,这种配置资金的功能才能得到正常的发挥,并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很明显我国的资本市场离有效资本配置的水平还相距甚远。仅仅粗略地看一下我国内地两个交易所1000多家上市公司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有太多的企业没有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能力。事实上连续2年或3年亏损的公司越来越多,1999年约有1/3的上市公司经会计师审计后被出具了有保留的审计意见。

②改善融资结构,扩大直接融资的比例。当前我国的融资结构十分不合理,过分依赖于银行和间接融资,这就导致了融资风险过度集中十银行的不合理现象。据统计,我国国有企业的贷款占企业债务的80%以卜,而这个数字在美国仅占20%0由于企业负债过高,在国民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国有企业退出的巨大成本,必然转化为银行的风险,其结果是使银行的竞争能力下降。资

本市场的发展可以分散这种风险的累积,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有利的条件。

③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推出后,需要经过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的传导才能作用于货币政策的中间日标和最终日标。当前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积极性不高,金融市场不够发达,我国的货币政策存在着传导机制不畅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优化资本市场的结构,增强市场交易主体的理性,加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相关性,建立与资本市场发展相适应的货币政策框架,可以有效地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利十改善我国目前面临的通货紧缩趋势。

④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改革。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建立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本身不仅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促进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