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618美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距离说

【答案】“距离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美学家布洛提出的美学理论,又称“心理距离说”。它要求人们自己与外物分离。“距离”这种审美现象完全是超脱人的实用功利日的的,从实际生活中超脱出来,与宇宙人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冷静地、客观地观察事物。即客体才成为审美的客体,才有对客体的审美的欣赏,在欣赏中才有审美的愉快。因此“心理距离”是产生美与美感的根源。“心理距离说”成为心理学美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2. 自然美

【答案】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3. 形与神

【答案】形与神是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之一,即外在形象和内在的精神本质。最早出自东晋顾恺之《摹拓妙法》“以形写神”。他认为神应以形为依据,如果仅仅形似,而不能反映出绘画对象的特有神气,都不算成功。对于人物的描绘,他十分注意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与表情动态的一致性与复杂性。后来将形与神应用到批评文学文本的形象和内涵,影响深远。

4. 古希腊悲剧

【答案】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活动。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所以题材通常都很严肃古希腊悲剧主要不是写悲,而是在于表现崇高壮烈的英雄主义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 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此情感的净化; 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

5. 形式美

【答案】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及其有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美。它的特点是形式美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形式美与美的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美的形式不能脱离美的内容,而形式美对美的具体内容带有相对独立性; 形式美概括了美的形式的某些共同特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形式美所体现的内容是间接的、朦胧的:形式美和自然的物质属性、规律有着紧密联系。

6. 反思判断力

【答案】反思判断力是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的美学观点。康德对“判断力”了解的意义在于“反思判断”,这是康德之前从未有人使用过的。“反思判断力”就是审美和审目的的两种判断力。反思判断力取代了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理性理念的“图型”的说法,并且通过审美判断力奠基起来的合目的性原则,并成为作为高级认识之一的判断力的先天原则。因此,反思判断力对科学的真正确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反思批判力在知解力与理性之间起桥梁作用。

7. 优美

【答案】优美是一种美的类型,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市美主体与审美客休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是和谐。从美感上看,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从市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8. 移情说

【答案】“移情说”是在西方现代美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也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是“移情说”的主要代表和创立者,他真正从心理学出发,对移情说作了全面、系统的阐明的。立普斯的“移情说”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把审美对象与审美欣赏都视为同一个自我,即没有自我的欣赏、没有自我的移情,也就没有美的对象。移情现象是一种“外射”作用,即把我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它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二、论述题

9. 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感性学,黑格尔认为美学是艺术哲学,比较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鲍姆嘉通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美学家。历来在美学史上形成共识的看法是他第一个采用Aesthetics 的术语,提出并建立了美学这一特殊的哲学学科,被誉为“美学之父”。而黑格尔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他们对于美学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鲍姆嘉通与黑格尔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如下:

(1)区别

①两者的美学研究对象不同

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规律,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美学所研究的规律可以应用到一切艺术,“对于各种艺术有如北斗星”。而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他把自然美排除在美学研究领域之外,他之所以研究自然美,是因为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形态。可见,黑格尔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只是艺术美。

②两者的美学定义的侧重点不同

鲍姆嘉通重感性。他不满意以往的理性主义哲学对感性认识的的贬低和轻视,注重感性认识,主要是审美意识和艺术问题的严肃的哲学沉思。因此,他提出了美学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由此可见美学虽是作为一种认识论提出的,同时也是研究艺术和美的科学。

黑格尔重理念。他在《美学》开始就宣布他“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是艺术的美”,并且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该是“艺术哲学”。这样,他就把美学的范围界定下来,排除了“自然美”。黑格尔的全部美学思想都是从一个中心思想生发出来的,这就是他对美的定义:“真,就它是真来说,也存在着。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中是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体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就是绝对精神,也就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又把它叫做“神”“普遍的力量”“意蕴”等。这就是艺术的内容。

(2)联系

鲍姆嘉通鼓励感性认识以及在目的论上,对后来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也明显受到他的影响,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所处时代的形式主义和感性主义在当时美学界以至在现在的资产阶级美学界都是占优势的。黑格尔的全部美学思想就是要驳斥这种风靡一时的形式主义和感性主义,强调艺术与人生重大问题的密切联系和理性的内容对于艺术的重要性。同时他们都强调美学是对艺术的研究,都不排斥艺术中的感性和理性因素。

10.结合作品,论述荒诞的文化内涵及审美特点。

【答案】(1)文化内涵

荒诞是近代以来文化环境的产物。理性、信仰和人的失落,现代古典文化间的断裂,荒诞出现了。一个新的审美形态出现可概括为人的存在失去意义,荒诞最突出的品格就是荒诞。荒诞粗暴地践踏美,鄙夷崇高,摧毁一切传统。在西方艺术中,荒诞以讽刺和幽默形式出现,最重要的题材就是对古典作品的裹读。如给蒙娜丽莎画胡子,裸体的维纳斯穿上比基尼,让拾麦穗的农妇捡垃圾等,都是对荒诞中反叛品格的表现。

(2)审美特点

①平面化

西方现代派艺术将完整的、立体的、独立存在的个体取消,存在的只是面。这种平面化首先从立体主义绘画开始,在小说中,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福克纳的《喧嚣与愤怒》将时空压平。

②平板化

时空深度的消失造成了无高潮、无中心的出现。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全书的发展永远是水平的,没有传统的高潮的影子。

③价值削平

在荒诞艺术中,平板的一切都是等值的。因此,“题材”在两方现代派艺术中没有多大的意义或没有意义,极其贵重的画框中间仅仅可能是一条抹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