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从1978年到今天,对于我国来说是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转型的重要阶段,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稳固。可是,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没有被广泛关注,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仍然存在着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问题,尤其是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的非均等化特征最为明显。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在中央统领导下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非民族地区以及沿海发达地区的公共服务差异有扩大的趋势,这不但有悖于公平正义理论,破坏了民族平等美好愿望,同时还会给各民族和谐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给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带来阻力。因此,为了提高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就必须准确的了解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了解“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为提高均等化水平提供科学、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本文,笔者以我国相关民族理论、政策和公共服务为基本理论,以提高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为中心内容,对民族地区的范围进行界定,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概念进行了详细阐述,从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公共文化和社会保障等五个方面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本论文的分析研究,发现导致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低的原因,同时提出相关的解决途径,给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出了一些理论基础和解决方法。
本文共分五个章节,对选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研究。
第一章绪论。简要的指出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阐述。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公共政策理论作为文章的理论支撑,概述了公共服务的相关概念和特点,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做好理论支持,为文章做好前期铺垫。同时,对民族地区的范围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对“均等化”的含义和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说明。
第三章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本章把公共教育、文化、卫生、公共设施和社会保障作为五个研究对象,通过对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的相关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比了两个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现状,得出了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还有待提高的结论。同时,从历史条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思想观念等几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导致均等化水平偏低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提高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方案。在了解影响均等化水平的原因的情况下,指出了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方法。进一步让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更好的发展、制定有利于民族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扩大上级对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行政部门大量投入符合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公共服务、运用网络技术对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进行管理等方法,从而快速提高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