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617社会学通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安全阀制度
【答案】安全阀制度就是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科塞认为安全阀制度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要的,对于僵化的社会尤为必要。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机制。科塞发现敌对J 清绪和冲突是有区别的,敌对情绪不等于冲突。如果敌对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过量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除而不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都有这种现象,实际上这是一种社会安全的机制。科塞主张社会应将这种机制制度化,并成为安全阀制度。准确地说,安全阀制度就是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科寨认为安全阀制度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要的,对于僵化的社会尤为必要。科塞认为,敌对情绪有三种表达方式,即直接指向对立面、指向替代目标与没有对象的情绪发泄,其中将敌对情绪引向替代对象的制度就是“社会安全阀”制度,它就像不断推泄过量蒸汽的安全阀,使社会中的敌对情绪不断排解,而维护整个社会结构。尽管如此,科塞并不认为社会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理想的制度。因为它虽然可以发泄情绪、转移日标,但也只是暂时缓解而无法真正解决矛盾,并且还将因为阻塞发泄而使紧张聚集,可能形成毁灭性爆发的潜在隐患。
2. 理性命题(霍曼斯)
【答案】理性命题是霍曼斯在其行为主义交换理论中提出的一项命题,是指人们在对两种行动进行取舍时,会根据他当时的认识,选择那种随着获利可能性增大,结果总价值一也增大的行为。理性命题既是对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的概括,又是对它们的限定。它力图指出:人是一个会合理盘算的功利主义者。在行动前除了要考虑行动结果的价值,还要考虑有没有可能得到。如果报酬的价值很高,但可能性很小,那么行动者采取这一行动的可能性不会大。过一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明:行动一价值(可能性)。
3. 越轨行为
【答案】社会越轨又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的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规范的功能是制约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规定社会活动空间,它本身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由于人们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及阶级地位的差异性,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
4. 文化相对主义
【答案】文化相对主义是对文化模式评价的一种倾向,它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如果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它的口号是:好的民德就是适合当时环境的民德。
5. 社会性别
【答案】社会针对具有不同生物性别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确定其身份与地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表现的模式。其含义包括:社会性别不是从染色体性别开始,依次决定后面的各个层次; 各个层次之间并不必然应该统一; 社会性别不是一个固定的范畴,而是容易变化的,尤其是可以通过互动和冲突而变化。
二、简答题
6. 什么是社会政策,它有哪些特点?
【答案】(1)社会政策的含义
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而采取的各种原则或方针。
(2)社会政策的特点
①社会政策具有社会性目标
②社会政策要体现全社会共有的价值
③政府的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向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其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7. 简述社会角色失调的几种情况。
【答案】人们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也常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遭到失败,这就是角色的失调。社会角色失调的情况主要包括:
(1)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即一组由不同人承担的角色和多种角色集于一人之身,从这两种情况中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冲突。
①一种是角色间的冲突,即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它常常是由于角色利益上的对立、角色期望的差别以及人们没有按角色规范行事等原因引起的。
②另一种是角色内的冲突,即山于多种社会地位和多种社会角色集于一人身上,而在他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这又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a. 一个人所承担的多种社会角色同时对他提出了角色要求,使他难以胜任,这时便发生了角色内冲突。由于这种情况常使角色的承担者在时间上与精力上出现紧张的感觉,因而也有人把它称为“角色紧张”。
b. 一个人所承担的几种角色,其行为规范互不相容,这时也会产生角色内冲突。
(2)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①在社会与文化的迅速变迁时期,很多社会角色都在发生变化。人们会感到,很多角色的行为规范都超出了他们过去习以为常的那个范围。这样发展的结果是,很多人对这些角色的行为规范究竟应是什么样子,感到“小得而知”。
②在社会变迁中,总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职业与新的社会角色。当一种新角色初次来到社会上时,社会还没有来得及对它的权利义务做出明确规定,角色承担者本人不清楚,其他人的看法也有分歧,角色不清便由此产生。只有通过长期互动,当社会为它规定了明确的规范后,这种角色不清才能清除。
(3)角色中断,指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角色中断的发生是由于人们在承担前一种角色时并没有为后一阶段所要承担的角色做好准备,或前一种角色所具有的一套行为规范与后来的新角色所要求的行为直接冲突。
(4)角色失败,是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它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 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己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角色的承担者不得不半途退出角色。
②虽然还处在某种角色的位置上,但其表现己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
8. 如何理解社会公正论对当今社会建设的启示?
【答案】(1)社会公正论
社会公正是维持社会团结、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价值基础和相应制度安排,是一个社会得以维系并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一个缺乏公正的社会,不仅社会成员无法和谐相处,而且社会的活力也会受到抑制甚至消解,因此不可能是一个组织良好的社会,最终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来说都是不利的。社会正义原则提供了一种在社会的基本制度中分配权利和义务的办法,确定了社会合作所产生之利益和负担的适当分配,从而促成一个组织良好的社会。
(2)马克思主义的公正论
马克思主_义批判了西力学者的社会公正理论,揭示了资产阶级公正观的虚伪性,指出生产关系决定公正原则,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等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是一个能够真正实现公正的社会,追求社会公正的根本目标是消灭私有制,最终消灭阶级。
(3)社会公正论对社会建设的启示意义
①我们要重视在发展中促进社会公正,充分认识到社会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②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并致力于不断发展完善之;
③要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