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郑州大学体育系346体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学校体育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运动动作

【答案】运动动作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体育目的所采用的体育动作的总称。它指单个动作,又包括成组动作或成套动作。

2. 游戏法

【答案】游戏法是在体育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学时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选择游戏法的内容与形式,应根据发展体能和技能的教学需要,要有明确的目的。应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规则,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去争取优胜。在游戏时裁判应认真、严格、公正、准确。

要布置好游戏的场地与器材,加强游戏的组织工作。游戏结束时,要做好讲评,指出优点与缺点。

3. —般身体训练

【答案】一般身体训练是指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和方法增进运动员的健康,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形态和姿势,为专项训练打基础

4. 变换训练法

【答案】变换训练法是指只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的变换练习的负荷、动作组合,以及变换练习的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二、简答题

5. 大众传媒对学校体育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有哪些?

【答案】(1)大众传播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正面影响

大众传播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学生体育价值观与行为,对学校体育的观念、内容与方法的影响。

学生媒介接触内容与学生体育价值观

大众传播效果的表现是对学生的认知结构、价值观念、情感倾向和行为模式的影响等等。 体育具有游戏娱乐性的本质。大众传媒中体育信息因其内容的特征,有助于学生体育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大众传媒对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

大众媒介参与了对个体思想和行为塑造。大众媒介对于社会化的意义表现在:

a. 大众媒介通过电视、书籍、报纸等媒介体育信息内容的表现,为学生提供了一幅现实体育生活的图画,帮助学生构筑成一个“现实”和“完整”的世界。

b. 大众媒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社会规范或规则,学生从中观察、感受和学习到体育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等。

(2)大众传播对学校体育发展的负面影响

媒介传播在学校体育发展中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体育知识方面

大众传播可能传播似是而非的体育知识,导致学生对体育知识产生不正确的认知。

对体育的认识方面

大众文化以其特有的娱乐意义与意识形态意义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如果辨别力和判断力不强,往往产生理解上的片面和体育价值观的扭曲。

体育暴力方面

如果传媒的报道虚假失实,或经常发放含暴力和不道德成分的体育信息时, 他们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熏染,思想行为受到不良影响。

体育道德方面

媒介中的假球、黑哨的报道,容易使学生产生不正确的体育意识。

偶像崇拜方面

传媒所鼓吹的物质至上、追求名牌、讲求享乐、重视包装、偶像崇拜等铺天盖地的媒介宣传可能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

6. 运动动作的要素有哪些?

【答案】运动动作的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姿势

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及身体各个部分在练习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即空间位置。一个完整练习的技术过程,包括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部分。

(2)动作的时间

(3)动作的轨迹

动作轨迹也称“练习轨迹”,是指做动作时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移动的路线,包括形式、方向和幅度三个方面,轨迹形式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类。

(4)动作的频率

动作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动作重复的次数,通常以次/分来表示。

(5)动作的速度

(6)动作的力量

(7)动作的节奏

7. 简述血压测试的步骤。

【答案】(1)测量血压前,手臂上臂最好裸露出来,也不能把长袖袖子卷起来造成压迫上臂血管,而造成血压值不准确。

(2)取坐位,手掌向上平伸,肘部位于心脏水平,

上肢胳膊与身躯呈

拳。

角,手放轻松勿握

(3)将袖带平整地缠绕于上臂中部(不能缠在肘关节部)。袖带的下缘距肘窝约l-2cm 。袖带卷扎的松紧以能够刚好插入一指为宜。

(4)测量血压时候也不要说话,不要屏住呼吸,要自然呼吸。

(5)测血压需一次完成,若未完成则应松开袖带,休息2〜3分钟再重新测量。

(6)测血压过程中如发现血压有异常,应等待一会再重测。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分钟,且测量的部位、体位要一致。

(7)开始测量血压时可双臂血压皆测量,如果双臂血压不同,通常左臂的血压值会略高于右臂,记录时应以高的测量数据为准。

(8)高血压患者需定时监测血压,最好每次都能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进行测量,把所测量的血压值记录下来,以便对照,进行自我健康保健。

8.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案】(1)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

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体育实践课,大多数中小学体育课主要在室外操场上进行,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这就必然给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提出了不同于室内听课的特殊要求。

(2)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

运动技能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体育教师应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恰当安排练习形式和练习时间,通过反复多次的不同练习,达到掌握、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

(3)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

体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肢体直接参与运动,而且还伴随大量的思维活动及情感的多种体验。体育教学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地发展。

(4)人际关系的多边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小群体之问的人际交往,形式多样,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5)教学效果的综合性

体育教学具有“増知识、强体魄、强意志、调感情、调精神”的综合教育作用。

9. 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竞赛如何改革?

【答案】(1)改革时要正确处理好竞赛市场化和竞赛为训练服务的关系。

(2)竞赛体制改革的着眼点要放在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国家的积极性方面,提高竞赛管理水平,使竞赛工作得益于教育和社会,服务于教育和社会。

竞赛的安排要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训练的需要、适应多周期的需要。 (4)要分门别类,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大学竞技体育队伍的需要安排好竞赛。

(5)要深化全国大学生综合性运动会、全国大学竞技体育单项竞赛的改革,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国情、适应竞赛市场要求、有利于服务大学竞技体育高水平训练需要的竞赛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