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江苏大学财经学院847会计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答案】调整事项是能够对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所发生的事项提供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从而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的有关金额作出重新估计的一种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即,调整事项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表明依据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所确定的某些财务报表数据已不恰当,应该据以调整这些财务报表项目,从而为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调整事项的特点是它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状况有关,能够为资产负债日或以前所发生的事项提供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并对按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状况编制的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对于调整事项,需要调整财务报表的资产和负债以及相关收入、费用等,以反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

2. 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答案】(1)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是指企业按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资产、负债进行会计处理后得出的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列不的金额。其计算公式为: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余额-资产折旧或摊销-资产减值准备。

(2)计税基础可分为两种:

①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其公式为: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②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其公式为: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3. 公允价值

【答案】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适用于资产与负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规定,公允价值是指计量日转让资产所收到的金额或转移一项负债所付出的金额。公允价值是一种脱手价格。

4. 会计要素

【答案】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简称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所要核算的经济活动内容的基本分类项目。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既是会计核算内容的具体分类,同时也是作为财务报告核心内容的财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

财务报告要素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1)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以上六大财务会计要素相互影响,密切联系,全面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活动。

二、简答题

5. 请简述会计等式。

【答案】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会计等式是指反映各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等式。会计等式揭不了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它是复式记账、进行试算平衡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会计等式包括:

(1)资产=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等式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基本要素用数学符号联系起来,清晰地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称为基本会计等式。一个企业的资产与权益是两个不同的方面,是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的结果。债权人和投资者将其拥有的资本供给企业使用,对于企业运用这些资本所获得的各项资产就相应地享有一种索取权,即为“相应的权益”。资产与权益是相互依存的,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相应数额的权益,反之亦然。所以,在数量上任何一个企业拥有的资产与权益的总额必定相等。

基本会计等式概括地将会计的对象公式化了,是复式记账的基础,也是资产负债表结构的理论基础。

(2)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抵减费用后的结果是利润,利润可以增加所有者权益及资产,如果抵减后的结果是亏损,则可以发生相反方向的影响。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盈利是指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取得利润,是收入与相应费用相比较,收入大于费用的结果,即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期末计算出的利润进行分配后,剩余的利润仍归所有者享有,并转入所有者权益。因此,将以上要素用公式连接起来即可得到上述公式。

综上所述,会计等式揭示了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反映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在任何一个时点上资产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平衡关系,是复式记账、进行试算平衡以

及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6.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什么? 明确财务会计的目标有何意义?

【答案】(1)财务会计的目标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即期望会计达到的目的或境界,整个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是建立在财务会计目标的基础之上。财务会计的目标包括以下三方面:

①提供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 ②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③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需要。

(2)明确研究财务会计目标对会计的实践工作以及会计准则的制定既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又有较大的实践价值。

7. 简述现金折扣会计处理总价法和净价法的利弊。

【答案】现金折扣是指销货企业为了鼓励客户在一定期间内早日偿还货款,对销售价格所给予的一定比率的扣减。会计上一般将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财务费用处理。现金折扣的会计处理有总价法和净价法两种:

(1)总价法,是按现金折扣前的销售总金额作为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入账金额的方法。其优点在于可以较好地反映销售的全过程,且简便易行; 缺点是客户在可能享受折扣时,由于账面上没有反映,会造成高估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从而高估利润。

(2)净价法,是将现金折扣后的净金额作为实际销售价格,确定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入账金额的方法。其优点是在于,核算时,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均按扣减最大现金折扣后的净额计价入账,符合稳健原则的要求; 缺点是采用时,销售收入的入账金额与销货发票所记载的主营业务收入不一致,不便于销项税的核对,而且在客户未能享受现金折扣时,必须查对原销售总额才能进行账务处理,会计期末要对客户已经丧失的现金折扣进行调整,会计处理手续比较繁杂。

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时,如果有现金折扣,一般采用总价法进行核算。

8. 利润是如何确定的? 你认为利润表数据能否评价企业和管理层的业绩? 为什么?

【答案】(1)在目前的会计模式下,利润表中净利润的确定,其基本形式仍然基于传统的关系模式,即广义收入=广义费用-利润,即日常单独确认各项广义收入和广义费用,期末通过广义收入与广义费用之间的比较来确定特定期间的净利润。

(2)从理论上讲,传统的利润表是用来反映企业在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的,利润表数据应当具有评价企业和管理层经营业绩的功能。但实际上,企业净利润的确定过程中,实际交易的影响有所减弱,期末计价性调整的影响则逐渐增强。在现代企业净利润的确定已经是交易影响与计价影响的综合,而且后者的影响有逐渐扩大的趋势。由于基于现行会计准则所编制的利润表,较多地包含了期末资产和负债的计价性调整,主要是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