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厦门大学音乐系614中外音乐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斯托克豪森

【答案】德国作曲家。学于科隆高等音乐学校,后赴巴黎师事梅西安与米约,50年代起在科隆广播电台工作,制作了《电子音乐练习曲I&II}而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电子音乐作曲家。他积极探索20世纪后半叶的新音乐流派,为月个乐队而写作的《群》为空间音乐里程碑式的作品,《钢琴曲XI 》则异示出随机音乐的观念,此外还涉足整体序列音乐、音色音乐、世界音乐等。

2. 舒伯特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主要创作集中在艺术歌曲领域,被誉为“德奥艺术歌

,代表作有《鱼》曲之王”《野玫瑰》《菩提树》《魔王》等。写有9部交响曲、大量钢琴奏呜曲和室内乐作品,并且创导了浪漫主义抒情钢琴小品如“音乐的瞬间”。

3. 卡农曲

【答案】卡农(canon )是一种复调音乐形式,以连续模仿为基础,当一个声部还未结束时,

,模仿的声另一个声部就以模仿的形式开始。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声部称为“主句”(propoata )

部称作“答句”(risposta )。卡农通常由二至四个声部组成,模仿的声部以各种音程或各种顺序进

14~17世纪赋格, 狩猎曲,入。早期的卡农体裁有罗塔舞曲(rota )(caccia )和追赶曲(catch )(fuge )

成为卡农的称谓。

4. 邓斯泰布尔

【答案】文艺复兴早期享誉欧洲的英国作曲家。留存下来的作品主要有弥撒曲、等节奏经文歌和世俗歌曲等。他用一个固定的定旋律声部来统一弥撒曲各个乐章,以等节奏型来处理经文歌的各个声部,是“新艺术”成就的延续。他在声部写作时大量并置三六度,对欧洲音乐发展有较大影响。

5. 真实主义歌剧

【答案】真实主义歌剧是在真实主义文学(verismo )的影响下,于19世纪晚期在意大利产生的一种歌剧体裁。真实主义歌剧描写的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贫苦生活,力求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的现实状况,揭露社会的阴暗面。真实主义歌剧中往往会出现在原始情感冲动下做出的暴力、凶杀等行为,戏剧发展紧迫迅速,舞台人物性格突出,生活环境描写富有色彩,音乐与民间歌舞密切关联,且旋律易记动听。

马斯卡尼的独幕歌剧《乡村骑士》与列昂卡瓦洛的两幕歌剧《丑角》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典型代表,这两部作品经常同场演出,故有“骑士”与“丑角”之称。普契尼的《绣花女》《托

斯卡》《蝴蝶夫人》也是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作品。

6. 《蝴蝶夫人》

【答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作品,剧情大意为:驻日美国军官平克顿娶日本少女巧巧桑(蝴蝶夫人)为妻,三年后,平克顿携新婚美国妻子返日预领走蝴蝶夫人所生之子,蝴蝶夫人忍痛应允后引颈自刎。歌剧音乐在普契尼典型的意大利抒情风格中缀以日本旋律,充满异国情调,受到世人喜爱。

7. 《创世纪》

【答案】海顿创作的清唱剧作品,1798年首演于维也纳。歌词来自《圣经·创世纪》和英国诗

,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叙述上帝创造天地日月、山河鸟兽的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

七天,第三部分叙述伊甸园中的亚当与夏娃。作曲家以栩栩如生的音乐描绘手法,形象化地沤歌了一切生物。全剧洋溢着欢乐与光明,是清唱剧历史上的不朽杰作。

8. 潘德列茨基

【答案】波兰作曲家,1959年因获青年作曲比赛一等奖而出名,成为二战之后波兰最重要的先锋派作曲家。对音色运用有丰富的想象力,最早尝试在音乐中加入锯木声、打字机声、尖叫声等非乐音,《广岛受难者的挽歌》以出色使用音块手法而著称,其他代表作还有《路加受难曲》、《晨祷》等。

9. 《卡门》

【答案】法国作曲家比才取材于浪漫主义作家梅里美同名小说的歌剧,叙述了一个爱情悲剧:军官唐·何塞爱上美丽放荡的吉普赛女郎卡门,不但舍弃未婚妻,且加入卡门的走私团伙,但卡门很快移情于斗牛士艾斯卡米洛,绝望的唐·何塞杀害了卡门。歌剧题材探讨了爱情中激情与理智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西班牙风情浓郁,咏唱形式多以西班牙的歌舞音乐构成,如“哈巴涅拉”“塞吉迪亚”等,是一部长演不衰的歌剧。

10.巴黎圣母院乐派

【答案】巴黎圣母院是12~13世纪欧洲教堂音乐的中心,发展复调音乐的重要基地,聚集了大批出色的作曲家,使这一时期的欧洲复调音乐臻于登峰造极的境地。莱奥南和佩罗坦是巴黎圣

,后者则有“最杰母院乐派仅有的留下名字的两位巨匠,前者被称为“最伟大的奥尔加农作曲家”

出的迪斯康斯作曲家”的美誉。

11.沃恩·威廉斯

【答案】英国作曲家。20世纪上半叶复兴英国音乐的重要作曲家,英国民族音乐的杰出代表,创作受到德彪西、拉威尔的影响,同时强调本土音乐素材的运用,作品丰富,主要有9部交响曲、管弦乐《塔里斯主题幻想曲》、《绿袖子主题幻想曲》等。

12.《合唱交响曲》

【答案】贝多芬创作的第九交响曲,晚年唯一的交响曲作品。构思宏大,手法新颖,独创性地在纯器乐的交响曲中加入合唱,以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作歌词,表达了作曲家对人类和平友爱欢乐境界的追求。

二、简答题

13.简述德彪西及其创作特征

【答案】(1)人物简介:

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 ,1862~1918),法国作曲家、评论家。他深受马拉美等象征派作家、诗人的影响,在1889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从爪哇加美兰乐队的演奏中获得新音响的灵感,同时受到穆索尔斯基独创性音乐的启发; 他称颂瓦格纳,但又认为瓦格纳的道路独一无二,不适用于其他任何人; 于是走出了一条极具个性的音乐创作道路,并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开山鼻祖。

(2)代表作品:

①钢琴作品:《版画集》、两集《前奏曲》、两集《意象集》《月光》《雨中花园》《水中倒影》等。

②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前奏曲、《夜曲三首》《大海》《意象》等。

③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

④合唱作品:《浪子》《被选中的姑娘》《圣塞巴斯蒂安之殉难》。

(3)创作特征:

①旋律失去主导地位,强调和声的作用,追求音乐的色彩与朦胧感。他注重的不是和声进行的功能性而是它的色彩效果,采用块状和弦,新的和弦结构: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未脱离大小调体系,但大量采用全音音阶、五声音阶及中古调式。

②他的管弦乐作品弦乐部分细腻,木管突出特性音区的音色,打击乐器丰富,组成模糊的色彩世界。

③善于使用小型体裁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风俗,表达主观的瞬间感受和商觉印象,营造出朦胧、飘忽不定的气氛。

14.新音色音乐的探索。

【答案】1945年后,音乐创作中出现了一种转向寻找新音色的现象,它与当时的序列音乐相对,但未形成统一的流派。当时的序列音乐和偶然音乐一起,彻底颠覆了传统音乐中旋律、和声、结构等因素的地位,使音乐的音响构成成为作曲家关注的焦点,在20世纪末“音簇”手法出现之前,他们已经在横向和纵向的组合上对作品的音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拓展。这种把静止的、具有粗糙的打击乐效果的“音簇”,及其流动状态中形成的“音块”

(sound block), “音带”(sound band)或“音团”(soundmass )作为基本材料的音乐称为“唯音音乐”(Sound Music), “音响音乐”(Sonic Music), “构造音乐”(Textural Music)或“音色音乐”(TimbreMusio )。它主要运用音响材料的各种不同结集状态以及声学特征上的变化、对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