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综合理论2004答案年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参考答案
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心理学综合理论
一、名词解释
1. 脑成像技术:认知神经科学中的一个概念。人类对认知的最重要的器官—大脑的 认识远不及对其他事物的认识水平,如大脑是怎样思考的,大脑认知世界的规律等还有待发展。借助科学仪器来认识大脑成为现代认知科学的有效途径,其中最先进的是脑功能成像技术。通过这种方法,人类第一次直接“看到”大脑的认知活动,它是研究大脑认知和智力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综合运用物理学、医学、生物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脑科学研究,同时在多学科的参与下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对于人类认识自身,认识大脑和认知的关系乃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其科学意义重大,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2. 特征觉察器: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休伯(David Hubel)和威塞尔(Torsten Wiesel)在1979年提出的一个概念。认为视觉中枢的某些神经细胞是只对呈现在视网膜上的具有凑中特性的刺激物反应,如某些边界、直线、运动、方向等,这些神经细胞就是特征觉察器,佩雷特(David Perrett)及其同事的研究(1988,1992,1994)也证明,猴子的大脑(类似人的大脑) 中的视觉中枢类似一本视觉百科全书,其中某些神经细胞只对某种刺激产生反应。而其他更高级的神经细胞将这些简单神经细胞获得的信息综合起来。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加工属于并行加工,即同时对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加工。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表明,大脑中不同部分另对同一视觉刺激的颜色、运动、形状、深度进行加工,然后再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通过先进的脑科学仪器的研究,对大脑特定功能区的临床研究分析证实了特征觉察器的存在。
3. 激活扩散模型:一种认知结构的网络模型。与层次网络模型不同,它放弃了概念的层次结构,而以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概念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的联系,连线的长短表示联系的紧密程度,连线愈短,表明两个概念有愈多的共同特征。这样的语义记忆结构无疑不同于逻辑层次结构,但它本身并不排除概念的逻辑层次关系,如“机动车”是“小汽车”和“卡车”等的上级概念,有连线相通。然而,概念之间有更多的横向联系。“小汽车”还与“卡车”、“公共汽车”、“急救车”等机动车有联系。当一个概念被加工或受到刺激,在该概念结点就激活,然后激活沿该结点的各个连结,同时向四周扩散,先扩散到与之直接相连的结点,再扩散到其他结点。由于激活是沿不同的连线扩散的,当不同来源的激活在某一个结点交叉,而该结点从不同来源得到的激活的总和达到活动阈限时,产生这种交叉的网络通路就受到评价。激活扩散模型包含两种过程,除搜索过程以外,还有决策过程。这个模型说明将新知识纳入认知结构,不仅需要按逻辑层次进行组织,而且需要对知识进行必要的精心加工。
4. 情绪智力:1990年Salovey 在想象、认知与人格杂志发表情绪智力一文正式开始出现的一个概念。Mayer等1993年到1996年又发表了两篇,直到1997年论文主要还是以梅耶、Salovey的四篇主要论文为主线;1995年Golmen 以神经科学专栏作家的敏感性从杜勒关于杏仁核的研究成果获得启示,综合一些临床研究成果以及把社会智力、管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拼凑在一起写成情绪智力一书。情绪智力概念是对人类自身价值认识的深化。论证情绪智力符合智力的标准,是一个科学的概念。情绪是对自身及客观事物体验和态度的一种反映,反映人适应环境的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是情绪智力的直接反映。
5. 人格测验的Q 分类法:美国心理学家斯蒂芬逊(Stephenson,1953)创立的一种测验。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自我观念、人格适应、身心健康等方面。这种方法是给被试看很多张(如100张)描述人格词语的卡片,要求被试按照卡片上词语所描述的人格特质,与自己进行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