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2002年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摘要

北京师范大学

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科目代码:503

研究方向:以上专业各方向 考试科目:政治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两种剩余价值

2.级差地租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两种经济增长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两因素之间的关系。

2.新经济及其特征。

3.激进式与渐进式经济转型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4.MPS体系与SNA 体系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资本主义股份公司在资本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

2.试述我国国有经济改革及其前景。

答案部分

北京师范大学

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科目代码:503

研究方向:以上专业各方向 考试科目:政治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两种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按其生产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

(1)绝对剩余价值就是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和劳动强度提高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就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就二者的联系来看: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本质上都是靠增加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无论是延长工作日,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②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这是因为,只有工作日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才能以此为出发点,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3)就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来看: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靠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不变,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②两种生产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绝对剩余价价值生产可以在生产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要以生产技术条件从变革为基础。③两种方法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2.级差地租: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气候、雨量、光照、地理位置等的不同,或在同样面积的土地上不断投入同样多的生产要素所得到的不同产量或收益而产生的地租。级差地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