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渤海大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computerbasededucation

【答案】中文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一般可分为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课程软件三部分。

2. 信息技术

【答案】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

3. 电子档案袋评价

【答案】电子档案袋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综合性评价,主要是指收集学生自己认为能够证明自己的学习进步、创新精神和知识技能的成果,可以包括计划、中间过程的草稿、最终的成果、以及教师的评价、相关资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电子档案袋评价,能真实地记录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足迹,督促学生经常自我评价,反思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4. 网络教育

【答案】网络教育又称为远程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需要往校舍安坐于课室的教学模式。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通常是业余进修者,由于不需要到特定地点上课,因此可以随时随地上课。学生亦可以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课研社、面授(函授)等多种不同管道互助学习。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

二、简答题

5. 列举三种常用的数字视频文件格式,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答案】常用的数字视频文件格式及特点如下:

(1)SWF 格式

SWF 格式是Flash 的矢量动画格式,采用曲线方程描述其内容,不是山点阵组成内容,因此

这种格式的动画在缩放时不会失真,非常适合描述由几何图形组成的动画,如教学演示等。由于这种格式的动画可以与HTML 文件充分结合,并能添加MP3音乐,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网页上,成为一种“准”流式媒体文件。这种动画格式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具有交互功能。

(2)A VI 格式

A VI 格式是Microsoft 公司为PC 机设毛! 的数字视频格式的应用软件。标准A VI 格式是Windows 平台下的数字视频格式,可将视频和音频信号混合交错地存储在一起,压缩比比较高。是多媒体制作领域里最基本的视频格式。

(3)RM 格式

RM 格式是一种新型流式视频文件格式,主要用来在低速率的广域网上实现实时传输活动图像,可以根据网络数据传输速率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压缩比率,从而实现影像数据的实时传送和实时播放。

6. 教育技术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答案】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为描述教育技术现象、揭示教育技术规律提供获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方-法和步骤,从而为做出科学的解释、预测和控制,建立理论,推进应用实践创造条件。教育技术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方法有:

(1)哲学方法。这是研究教育技术宏观的、指导性的方法,如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2)一般研究方法。是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针对某类学科、某类问题而使用的方法。一般研究方法包括三平中:

①质性研究方法。如访谈法、实地观察法、社会调查法、实物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

②量的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法、追因法、统计法、测量法、建模方法等;

③综合的方法。如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以及软件工程的方法。

(3)专门研究法。是指针对专门问题采用的特殊研究方法。如内容分析法、任务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StructuralModelingMethod , 简称ISM 法)以及课堂信息分析法(S-P 表分析法)、基于量规(Rubric )或者学生档案的评价研究法等。

7.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答案】(1)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正在逐步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在进入这个阶段以后,信息技术就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全新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有可能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真正实现学校教育的深化改革,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究、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目标,即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3)可见,为了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结构,即“主导一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实现这样的教学结构变革,就是要彻底改变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而其核心则是要改变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这正是信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因此,必须从变革教学结构的高度来认识“整合”,而不是只从工具、手段的角度看“整合”,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建构出真正科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8. 利用各种网络工具,获取关于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库规范的建设情况,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尝试对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库规范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答案】目前,教育部己经颁布了一些网络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规范,其中包括《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教学资源库部分》DLTS ,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元数据规范》及一个教育管理信息规范。这些规范己经较好吸收了国外的资源库建设标准,并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

9. 网络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进行传递或交流信息的行为和过程,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的特点是:

(1)传播的数字化。网络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速数据传递系统,只传递0和1的数字。

(2)传播的互动性。网络公众通过BBS 论坛、QQ 聊天室和网络调查等方式实现即时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

(3)传播的快捷性。网络传播省略了传统媒体的印刷、制作、运输、发行等中间环节,发布的信息能在瞬间传递给受众,而且网络传播的内容可以方便地实现刷新,在内容上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4)信息的大容量。互联网络实现了在线资源共享,任何资料库内的信息资源只要联网,都成为公众的共享资源。

(5)检索的便利性。利用搜索引擎或新闻站点等多种检索方式,可以快速地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6)媒体的综合性。网络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传播方式,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综合为一体,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

(7)信息的再生性。网络中传播的信息可以复制或打印,成为个人信息。

(8)传播的开放性。网络的开放性体现在传播对象的平等性和传播范围的广阔性。

(9)传播的选择性。网络传播的网站众多,内容丰富且分工精细,网民选择范围极为宽广,每位网民都可自由选择适合的个性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