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经济地理学(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实证主义分析
【答案】实证主义分析是指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2. 物流业
【答案】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业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动的集合。具有复合型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
3. 支配效应
【答案】支配效应是指增长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的先进性,能够通过与周围地区的要素流动关系和商品供求关系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即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是随增长极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动。
4. 外部规模经济
【答案】外部规模经济是指若干工厂、企业在同一空间地域内的集聚与联系,使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和产生经济效益。
5. 产业
【答案】产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总称。产业的划分是: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 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各业:第三产业分流通和服务两部分。
6. 扩散效应
【答案】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输出要素和经济活动,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7. 门槛人口
【答案】门槛人口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也就是说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成立的最低限度人口。门槛人口是指被供给的人口,是人口数量的概念。
8. 区域经济结构
【答案】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区域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要素结构等。
二、简答题
9. 产业集群有哪些类型?
【答案】关于产业集群类型划分,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有美国学者马库森的分类和韩国学者朴杉沃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马歇尔式产业集群
马歇尔式产业集群的特点是,由小企业为主构成,不存在主导企业。这些小企业之间存在着供给或需求联系。企业之间的分工主要表现为柔性生产系统、转包活动、股权转让等。企业的衍生和发展主要植根于当地,与当地社区相融合。
(2)中心和辐射型产业集群
中心和辐射型产业集群的特点是:区内有中心企业,它控制着地方经济,有较强的地方和非地方网络; 中心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联系占主导,它们所组成的生产系统是柔性和大宗生产系统的综合,小企业之间的联系相对不重要; 地方政府和其他机构的作用相对较小。
(3)卫星型产业集群
卫星型产业集群的特点是:区内的企业主要是大型多区位公司或跨国公司的分支工厂,企业的联系主要是非地方性的供应者和顾主关系,企业之间的合作较少,地方性联系十分有限,在与外部长即离网络联系发展起来的大宗生产系统在产业区发展中起控制作用。
(4)高级中心和辐射型产业集群
高级中心和辐射产业集群的特点是:区内新建立的企业或者由大企业通过产权(股权)转让分化出的新企业对地方性网络的发育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生产过程的垂直分化也有利于地方性和非地方性网络的发展。
(5)高级卫星型产业集群
高级卫星型产业集群是卫星型产业集群的地方网络和植根性进一步发展而成的。伴随着外围区企业的发展,其技术和管理等在当地不断扩散,出现新的企业,同时原有企业也在分化。
(6)首创高技术产业集群
首创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特点是:地方性网络和非地方性网络的供应者及顾客的联系都很强。柔性生产系统在区内的大小企业中都得以发展。各类企业之间的合作网络复杂,包括了联合研发、联合投资等; 在生产、工商服务和技术开发方面还与全球网络相关联; 区内和区外企业之间的战略
,联盟增多,以至于有时候企业的边界变得很“模糊”但是企业之间的交易不存在明显的等级关系。
地方贸易协会等组织在促进企业合作、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0.试分析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案】生产与消费的空间分离是现代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基于经济活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基本目标,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运费成本以及交通便利程度都成为影响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1)运费成本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运费主要由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两大部分组成。线路运行费同运输距离相关,一般可以认为是运输距离的线性函数; 而站场费则一般同运输距离无关,仅同装卸、站场设施以及管理维护费有关。减少站场费和线路运行费均可起到减少运费的作用。除非改变供给地或消费地,供给地与消费地的空间距离一般很难改变,但连接供给地与消费地的交通方式可以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费就随之不同。以水路、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例,站场成本一般是水路高于铁路,铁路高于公路; 但就线路运行成本而言,则是公路高于铁路,铁路高于水路。
(2)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交通便捷程度主要取决于交通网的完善程度。交通网可以用密度与结构来表述。交通网的密度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也必须考虑到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交通网密度越大,交通越便利。但是,并不是交通网密度大的地方交通就一定便利,衡量交通便捷程度还要考虑到交通网的结构,即要综合考虑连结度和通达度指标。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通常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的地理可进入性。区域的绝对地理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但是随着交通条件的变化,其相对地理位置会发生变化,可达性也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11.简要说明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关系
【答案】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关系:矛盾与统一的关系
(1)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矛盾关系
企业的市场范围处于不断扩大之中,但不同经济活动地理范围的扩展是各不相同的。经济空间问题上的“全球化”和“地方化”之间的矛盾己十分尖锐。
(2)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统一关系
①经济全球化引起经济活动空间格局的变化
地理空间上邻近企业的共同性增加,同时人们和国家个性化要求也随之增加。经济一体化、地方文化传统建设加强同时发生、相伴而生,构成了一个矛后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
②地方化与全球化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a. 在地方化过程中,全球化的因素必然影响到当地的价值观、文化观;
b. 强烈的地方化(民族化)有利于全球化发展,当然,本土化的东西进行全球化的关键在于商业包装和因地制宜。
12.试述影响汽车土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
【答案】影响汽车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