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南理工大学831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变量筛选分析

【答案】析方法。变量筛选分析是通过寻找一组相互独立的变量,使相互关联的复杂的多变量数据得到简化的空间统计分常用的有主成分分析法、主因子分析法、关键变量分析法等。

2. 空间信息格网

【答案】空间信息格网简称SIG ,是一种汇集和共享地理上分布的海量空间信息资源,对其进行一体化组织与处理,从而具有按需服务能力的、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和信息处理能力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3. 高斯—克吕格投影

【答案】高斯—克吕格投影是一种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它是将一椭圆柱横切于地球椭球体上,该椭圆柱面与椭球体表面的切线为一经线,投影中将其称为中央经线,然后根据一定的约束条件即投影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规定范围内的点投影到椭圆柱面上从而得到点的高斯投影。

4. 缓冲区分析

【答案】缓冲区分析是指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它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域,用以识别这些实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度,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

5. 空间索引

【答案】空间索引是指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包含空间对象的概要信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空间数据结构,空间索引介于空间操作算法和空间对象之间,它通过筛选作用,大量与特定空间操作无关的空间对象被排除,从而提高空间操作的速度和效率。

6. 节点/顶点

【答案】节点表示线的终点和起点。在图中的数据元素通常称作顶点。

7. 电子地图

【答案】电子地图是当纸质地图经过计算机图形图像系统光——电转换量化为点阵数字图像,经图像处理和曲线矢量化,或者直接进行手扶跟踪数字化后,生成可以为地理信息系统显示、修改、标注、漫游、计算、管理和打印的矢量地图数据文件,这种与纸地图相对应的计算机数据文件称为矢量化电子地图。

8. 空间数据压缩

【答案】空间数据压缩即从所取得的数据集合S 中抽出一个子集A ,这个自己作为一个新的信息源,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最好地逼近原集合,而又取得尽可能大的压缩比。

二、简答题

9. 比较缓冲区查询和缓冲区分析的概念。

【答案】(1)缓冲区查询和缓冲区分析不是一个概念的两种形式,缓冲区查询属于数据查询,而缓冲区分析属于数据的空间分析。

(2)缓冲区查询不对原有图形进行分割,只是根据用户需要给出点缓冲、线缓冲或面缓冲的距离,从而形成一个缓冲区的多边形,再根据多边形检索的原理,检索出该缓冲区内的空间地物。缓冲区分析对原有图形进行切割,形成点缓冲、线缓冲或面缓冲的距离,从而获得该缓冲区内的空间地物。

10.简述GIS 图形输出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1)图形坐标系与颜色模型:①图形坐标系统(地球表面世界坐标系、输出设备的物理坐标系)②颜色模型与颜色空间(RGB 、CMYK 、HSV 颜色模型)

③GIS 图形数据结构与数据库;

(2)输出的几何变换:

①二维图形变换

②地图投影变换

(3)地形图与专题地图的输出组织形式:

①透明图层与影像图层

②专题地图的符号系统(点位、线、面状符号)

11.试述GIS 空间拓扑关系编辑的功能及具体的编辑算法。

【答案】(1)拓扑关系编辑的功能

拓扑数据结构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拓扑编辑的功能,拓扑编辑功能包括多边形连接编辑和节点连接编辑,前者指顺序连接组成封闭多边形一组线段的编辑,后者指顺序连接环绕某个节点所有多边形的编辑。

(2)多边形连接编辑算法

a. 从弧段文件中,找出与当前编辑的多边形P 1相关的所有记录;

b. 在找出的记录中,检查当前编辑的多边形P 2所处的位置;

c. 从经过代码位置转换的记录中,任取一个起始节点作为起点,顺序连接各个节点,必要时可对记录的前后顺序作调整,使得连接的节点能自行封闭,即N 1→N 2→N 3→N 1上。

(3)节点连接编辑算法

a. 从弧段文件中,找出与当前编辑的节点N 2相关的所有记录;

b. 在找出的记录中,检查当前编辑的节点N 2; 所在的位置:如果N 2处在起始节点位置,将之与处于终止节点位置的节点号相交换,同时也将该记录的多边形号位置作相应的交换; 反之,如果当前编辑的节点N 2处于终止节点位置,则该记录的所有数据项顺序不做改变;

c. 从经过代码位置转换的记录中,任取一个左多边形作为起点,顺序连接各个多边形,同样,必要时可对记录的前后顺序作调整,使得连接的多边形能首尾呼应,即:P 2→P 1→P 4→P 。

12.代码的功能。

【答案】代码的功能

(1)鉴别

代码代表对象的名称,是鉴别对象的惟一标识。

(2)分类

当按对象的属性分类并分别赋予不同的类别代码时,代码又可作为区分分类对象类别的标识。

(3)排序

当按对象产生的时间、所占的空间或其他方面的顺序关系排列并分别赋予不同的代码时,代码又可作为区别对象排序的标识。

13.矢量、栅格数据结构的概念。

【答案】(1)矢量数据结构的概念矢量数据结构是通过记录空间对象的坐标及其空间关系来表达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结构。

①点实体:记录点坐标和属性代码;

②线实体:记录两个或一系列采样点的坐标,并加属性代码;

③面实体:记录边界上一系列采样点的坐标,由于多边形封闭,边界为闭合环,加面域属性代码。

(2)栅格数据结构的概念栅格数据结构是指将地表区域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

列,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象元或象素由行、列定义,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该象素的属性类型或量值。

①点实体:由单个像元来表达;

②线实体:由在一定方向上连接成串的相邻像元的集合来表达;

③面实体:由聚集在一起的相邻像元的集合来表达。

14.简述空间数据误差来源与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答案】(1)空间数据误差来源:

①空间现象自身存在的不稳定性

不稳定性包括空间特征和过程在空间、专题和时间内容上的不确定性。

②空间现象的表达

数据采集中的测量方法以及量测精度的选择等受到人类自身的认识和表达的影响,这对于数据的生成会出现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