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822社会保障理论之社会保障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失业保险

【答案】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非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的劳动者,提供限定时期的物质帮助以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它对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促进再就业、弱化失业负效应、稳定社会秩序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失业保险制度正朝着“就业导向型”发展。

2. 公积金

【答案】公积金是指与福利国家模式下和传统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下的社会保障基金有着巨大区别的另一种社会保障基金,它产生于新加坡等国家创造的公积金制度。公积金有以下四个特色:

①以雇主与雇员自己为责任主体,通过立法强制雇主与雇员参加公积金制度,并按照规定缴纳;

②政府在收缴公积金过程中只充当一般监督角色,而由官方性质的中央公积金局负责管理公积金;

③公积金的征缴采取完全积累模式,即雇主与雇员缴纳的公积金全部存入受保人的个人账户,逐年积累下来,到受保人退休时再行给付并用于养老等方面的开支;

④无互济性,即受保人之间、雇主之间、政府与国民之间缺乏社会保险制度所具有的互济性,每个劳动者均有自己的公积金账户并适用于本人。公积金的用途可由养老扩展到医疗、住房开支等。

3. 职业福利

【答案】职工福利又称员工福利,是指企业基于雇佣关系,依据国家的强制性法令及相关规定,以企业自身的支付能力为依托,向员工所提供的、用以改善其本人和其家庭生活质量的各种以非货币工资和延期支付形式为主的补允性报酬与服务。广义的员工福利是由企业雇主专门面向其内部雇员所提供的,用以改善雇员及其家庭生活水平的一种辅助性措施和公益性事业。从整体报酬的角度而言,员工福利是企业向员工支付的、不以员工向企业供给的工作时间为单位来计算的,有别于工资、奖金的间接性薪酬支付,是全部报酬的一部分。

4. 新历史学派

【答案】新历史学派是指19世纪70年代以后由历史学派演变而来的德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派。其主要代表有:史泰因、谢夫勒、阿道夫·瓦格纳等。新历史学派反对传统古典学派关于“中性税收”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推行积极的社会政策税收。他们主张扩张政府职能,不再仅仅是把税收作为筹集国家经费的纯财政手段,更重要的是将其作为改变国民收入分配的工具,赋子税收广泛的经济调节和社会职能,使一般财富的分配职能从属于社会政策的目的。新历史学派为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5. 引致退体效应

【答案】引致退休效应是指相对于没有受保障的人,受到制度保障的人具有更早退休的激励(更倾向于提前退休),而提前退体会导致预期退体时间的延长,这就需要在退休之前积累更多的储蓄的现象。

6. 全民性福利

【答案】全民性福利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福利资源分配的过程之中,不论贫富,皆有资格享受福利服务。此模式的特点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来享受社会福利服务; 其最大缺点是容易造成国家财政负担,阻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7. 社会福利目标

【答案】社会福利的目标是指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因为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而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以外,国家通过社会福利使社会成员的生活状况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并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往往更能体现福利的内涵。社会福利是政府主导的一项社会性的公共事业,它不仅需要立法规范和政策引导,而且需要公共财政支撑并由政府承担i}r督管理责仟。尽管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但政府在社会福利中所承担的多方面责任却不会减轻。

二、简答题

8. 我国现行残疾人社会保障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案】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了保障身有残疾的社会成员,在失业、失学、失去抚养人或赡养人、年老、疾病、失去或部分失去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足够的物质帮助而建立起来的特定保护性的援助制度,属于整个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包括:

(1)残疾人就业保障

残疾人就业保障就是国家和社会帮助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为他们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就业以及社会为残疾人就业所提供的各种就业服务和保障其正常就业的各种措施。

限于我国的财力物力条件,不可能将所有的残疾人都供养起来,而发挥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

疾人的潜能,帮助他们就业,不仅能使其自食其力,减轻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有利于开发劳动力资源,促使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而且还有助于使残疾人以平等的姿态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摆脱贫困。

(2)残疾人生活保障

残疾人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对靠自身能力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贫困残疚人提供物质帮助的社会救助措施。对生活困难的、无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中最基本的内容。残疾人因丧失劳动能力,缺乏个人收入,生活来源处于无保证的状态,需要国家和社会帮助这部分残疾人解决温饱问题。

(3)残疾人康复保障

残疾人康复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给予残疾人物质帮助,使他们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交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他们借助于某种手段,改变其生活,增强自立能力。

康复包括提供或恢复功能、补偿功能缺失或补偿功能限制的各项措施,一般包括下列服务:及早发现; 诊断和处理; 医疗和护理; 社会、心理和其他方面的咨询和协助; 进行自理训练,包括行动、交往及日常社会技能,并为听觉、视觉受损害者和弱智者提供所需的特殊器材; 职业技能训练、职业培训、公开招聘和保护性的就业安置; 提供辅助器械、行动工具及其他设备; 专门教育服务; 后续工作。

(4)残疾人教育保障

残疾人教育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保障患有残疾的儿童、青年和成年享有平等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机会,使残疾人教育成为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是残疾人全面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条件。

我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对残疾人教育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其核心内容是: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对残疾人教育给予特别扶助; 各级政府要将残疾人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部署和领导; 要遵循依特性施教的原则,分别通过普通教育方式和特殊教育方式实施,特殊教育是对有特殊需求的人实施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有特殊的教具、学具和特殊的教学方式。

(5)残疾人环境及服务保障

残疾人服务保障是指社会为方便残疾人生活,满足残疾人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残疾人提供的各种无障碍设施、信息交流无障碍服务、各种优先服务和照顾。它包括国家和社会为保证残疾人方便进出和享用公共建筑、公共设施、公共住房和公共交通工具而专门提供的无障碍设施。

9. 试分析如何克服社会保障过度可能导致的“养懒汉”现象?

【答案】社会保障水平过高,尤其是失业保障水平和最低保障水平过高,使得很多仍在劳动年龄阶段的失业者,放弃工作,依靠领取社会保障补贴维持生活的现象就是“养懒汉”现象。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克服社会保障过度可能导致的“养懒汉”现象:

(1)消减福利支出。如英国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即采取了减少住房补贴和用优惠价格向住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