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天津)652药学基础综合之微生物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间体。
【答案】间体是指由细胞膜内褶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囊状结构,一般位于细胞分裂部位或其邻近,其功能主要是促进细胞间隔的形成并与遗传物质的复制及其相互分离有关。
2. 酵母菌浸膏(yeast extract)。
【答案】酵母菌浸膏(yeast extract )是指用酵母菌菌细胞水溶性提取物浓缩而成的,富含8类维生素及一些有机氮化合物和糖类的膏状物质,用于配制培养基。
3. 附着胞。
【答案】附着胞是一些植物寄生真菌在其芽管或老菌丝顶端发生膨大,并分泌粘状物,借以牢固地粘附在宿主的表面的结构。在其上可形成纤细的针状菌丝以侵入宿主细胞吸取养料。
4. Martin 氏培养基。
【答案】Martin 氏培养基是一种对土壤中数量众多的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因而能高效分离土壤真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其中含有的孟加拉红、金霉素和链霉素是细菌抑制剂。
5. 艾姆斯试验。
【答案】艾姆斯试验是指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单有效方法。该法是由Ames 于1970年代中期所发明,故名艾姆斯试验。
6. 病毒抑制蛋白(TIP )。
【答案】病毒抑制蛋白即抗病毒蛋白,是指与侵入病毒的dsRNA 结合后会发生活化的一类蛋白,活化的A VP 具有降解mRNA 的作用。
7. 察氏培养基。
【答案】察氏培养基,即蔗糖硝酸盐培养基,是一种组合培养基,该培养基主要用于培养真菌。常用于青霉,曲霉鉴定及保存菌种用。另外为了防止杂菌生长,时常在该培养基内加入高浓度的氯化钠,以抑制非真菌的生长,此时称之为高盐察氏培养基。
8. 低频转导裂解物。
【答案】低频转导裂解物是指含有极少数局限性转导噬菌体的裂解物。
9. 支原体。
【答案】支原体是指一类无细胞壁、形态多变、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10.磷素循环。
【答案】磷素循环是指自然界的磷及磷素化合物在生物作用下的一些相互转化过程。
11.heterotrophs
【答案】heterotrophs 即异养菌,必须利用有机碳源的一类菌。
12.剂量-诱变率曲线。
【答案】剂量-诱变率曲线是指以诱变剂的剂量为横坐标,以诱变后获得的突变细胞数为纵坐标而绘制成的曲线。
二、简答题
13.在细菌细胞中,均以环状形式存在的染色体DNA 和质粒DNA , 在质粒提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质粒的检测和分离有什么利用价值?
【答案】(1)变化:由于染色体DNA 分子比质粒DNA 分子大得多,在提取过程中易于断裂成大小不同的分子片段,但一般情况下仍然比质粒大,因此在琼脂糖凝胶电泳过程中随机断裂的染色体DNA 片段,其泳动速度较慢且带型不整齐,而质粒DNA 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小,在提取过程中一般不会断裂成小片段,相对分子质量一致,因此泳动速度较快,且带型整齐,与染色体DNA 分开。
(2)变化的利用价值:从而有利于质粒DNA 的检测和分离。
14.试图示
【答案】(1)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 细胞壁的构造如下图:
图
(2)
(3)不同点:
①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网层厚且层次多,细胞壁中含有含磷壁酸;而
细胞壁的构造的相同点:的细胞壁都含有肽聚糖。 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网层薄,一般为单层,无磷壁酸,但具有外膜。
②
③细菌细胞壁的机械强度强;细菌细胞壁的机械强度较低。
细菌细胞壁进行革细菌细胞壁进行革兰氏染色时,能够阻留结晶紫而染成紫色,而
兰氏染色时,可经脱色而复染成红色。
15.典型细菌的大小和重量是多少?试设想几种形象化的比喻以有利于科普宣传。
【答案】(1)细菌的大小和重量:一个典型的细菌可用五.co«作代表,它的细胞平均长度约
为宽度约
(2)形象比喻:形象地说,若把1500个细菌的长径相连,仅等于一颗芝麻的长度,如果把120个细胞横向紧挨在一起,其总宽度才抵得上一根头发的粗细。它的重量更是微乎其微,若以每个细胞湿重约计,则大约细胞才达1mg 重。
16.简要描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鞭毛结构的主要差异。
【答案】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鞭毛结构的主要差异如下表:
表
17.以IgG 为例,说明该免疫分子如何起源于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阐述IgG 免疫功能的特点。
【答案】IgG 主要由外周免疫器官脾、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和分泌,以单体形式存在。由中枢器官产生的B 淋巴细胞至外周器官定居,在遇抗原刺激后,就开始增殖,并进一步分化为浆细胞,再有浆细胞合成和分泌IgG 抗体。IgG 是再次体液免疫反应产生的主要Ig ,在血清中含量最高。IgG 在机体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较其它Ig 更易透过毛细血管壁弥散到组织间隙中,发挥抗细菌和病毒感染、中和毒素及调理作用。IgG 的Fc 段可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K 细胞等表面的Fc 受体结合,从而发挥其调理作用及激活K 细胞等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某些亚类IgG 的Fc 段可固定于皮肤,引起I 型超敏反应,还能与葡萄球菌胞壁上的A 蛋白(SPA )
结合。
18.何谓三域学说?提出此学说的根据是什么?它在目前面临何种挑战?
【答案】(1)三域学说的根据与定义:
三域学说是20世纪70年代以末,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Woese 等人提出来的学说,他们对各大量微生物进行16S 和核苷酸顺序的同源性进行测定,并比较其同源性水平后,提出三域系统。三个域指细菌域、古生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