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652药学基础综合之微生物学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磷素循环。

【答案】磷素循环是指自然界的磷及磷素化合物在生物作用下的一些相互转化过程。

2. 环状沉淀反应与絮状沉淀反应。

【答案】环状沉淀反应是在细口径的小试管内先加入已知抗体血清,再将经过适当稀释的待检可溶性抗原沿管壁小心加在抗血清表面,使之形成界面清晰的两层,数分钟后,若在两层液面交界处出现白色沉淀环,即为阳性反应,本实验可用于抗原的定性实验;

絮状沉淀反应是抗原与相应抗体在试管中或凹玻片上混匀,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肉眼可见的絮状沉淀的反应,主要用于测定毒素及抗毒素等。

3. 科赫。

【答案】科赫是19世界德国的细菌学家,是细菌学的奠基人。

4. 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凡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属于先天即有、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天然抵抗能力。

5. 应用微生物学。

【答案】应用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实践应用的学科。

6. Martin 氏培养基。

【答案】Martin 氏培养基是一种对土壤中数量众多的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因而能高效分离土壤真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其中含有的孟加拉红、金霉素和链霉素是细菌抑制剂。

7. 纳米比亚嗜硫珠菌。

【答案】纳米比亚嗜硫珠菌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大细菌。细菌呈球形细胞,阔度普遍有0.1〜0.3毫米,但有些大至0.75毫米。

8. 菌体二型性。

【答案】菌体二型性是指一种真菌既能生长成酵母状细胞又能生长成菌丝体状细胞。

9. 类病毒(viroid )。

【答案】类病毒(viroid )是一类只含有RNA —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目前只在植物体中发现。

10.连续培养。

【答案】连续培养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生长下去的培养方法。一般是通过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不断补充营养和以同样的速率移出培养物来实现微生物的连续培养。

11.基团移位(group translocation)

【答案】基团移位(group translocation )是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其特点是溶质在运送前后还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因此不同于一般的主动运送。

12.Ashby 氏无氮培养基。

【答案】Ashby 氏无氮培养基是一种以甘露糖为碳源,不加任何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可高效分离土壤中能自生固氮的固氮菌属等细菌。

二、简答题

13.某微生物发酵厂的发酵液出现疑似噬菌体感染的异常情况,试设计一简便快速实验证实之。

【答案】将少量的发酵液与大量的敏感性指示菌(遇到溶源菌裂解后所释放的温和噬菌体会发生裂解循环者)相混合,然后与琼脂培养基均匀混合倒一个平板,经一段时间培养后,就会一

一长出菌落,平板上出现四周有透明圈围着的小菌落的特殊噬菌斑,就说明发酵液被噬菌体感染。

14.什么是双名法和三名法?什么时候用双名法和三名法?

【答案】(1)双名法的定义:

双名法是指一个物种的学名前面一个属名和后面一个种名加词两部分组成,属名的词首须大写,种名加词的字首须小写。

(2)三名法的定义:

三名法是以种为中心用二名法对群的命名不能完全表达时所采用的命名方式。由属名+种本名+亚种本名三部分所组成的。

(3)双名法和三名法的使用条件:

当某种微生物有十一个亚种时,学名就应按三名法,它应该由属名+种名加词+符号subsp 或var+亚种或变种的加词。在双名法和三名法中属名、种名加词和亚种或变种的加词须排斜体字。

而且符号符号subsp 或var 可省略。

15.图示芽孢构造及其各部分成分,并说明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的机制的。

【答案】(1)芽孢构造及其各部分成分如下图所示: I

(2)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解释芽孢耐热的机制: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认为,芽孢的抗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差及皮层的离子强度高,从而使皮层有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核心部分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而核心部分的生命物质却形成高度失水状态,因而产生极强的耐热性。

16.测定细菌生长量的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是如何进行计数的?各有何优缺点?

【答案】(1)计数方法:

①直接计数法通常使用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算一定容积里样品的数量;

②间接计数法一般是将适当的稀释样品涂布在琼脂培养基表面,经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计数,得到的是活菌数。

(2)优缺点:

①直接计算法优点是简便易行,成本低,而且能观察细胞的大小和形态特征。缺点是样品的细胞数量不能太少,否则会影响计数的准确性,而且该法不能区别活细胞和死细胞。

②间接计数法优点是简单灵敏,广泛用于食品、水体和土壤样品的活菌的计数。缺点是可能因为操作不当使细胞计数不准确。

17.试列表比较两种连续培养器恒浊器和恒化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答案】连续培养器恒浊器和恒化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比较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