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公共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评估
【答案】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政策评估是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政策评估,人们才能够判断一项政策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从而决定这项政策是应该继续、调整还是终结,同时通过政策评估,还可以总结政策执行的经验教训。
2. 精英决策
【答案】精英分析方法认为所有的政治系统都分为两个阶层一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精英分析的核心观点在于,公共政策是统治精英的偏好和价值体现,大众在相当程度上是被精英所操纵的。因此精英决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杰出的精英人物决定的,大众不能决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反映的是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的价值观而不是大众的需求和意愿。
3. 利益分配
【答案】利益分配是指国家与项目承担单位之间、单位之间以及承担单位中个人的利益情况。如果利益分配不当就会损伤承担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导致项目合作破裂。利益分配的结果既能使部分人获得利益,也可以使部分人失去利益。比如物价政策,就经常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谋取合理的平衡。有时会削弱生产者的利益,有时则抑制消费者的利益。但公共政策的最大特点之一,总是要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尤其是绝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而抑制少数人的利益。
4. 内部评价
【答案】内部评价是由政策机构内部的评价者所完成的评价。内部评价可分为由操作人员自己实施的评价和由专职评价人员实施的评价。就政策制定者或执行者自己实施的评价而言,这类评价的评价主体对政策的全过程具有全面的了解,掌握了第一手材料,这有利于评价活动的展开; 同时,评价者可以根据评价结论,对公共政策的目标与实现方案迅速地做出调整,使评价活动真正地发挥作用。
5. 第三类错误
【答案】第三类错误由政策学家拉伊法(Raiffa )提出的。当认定政策问题时,所感受到的问题情境必须与元问题的性质相符合,所搜索到的元问题也必须符合实质问题,而当将实质问题转化为形式问题时,更必须维持一致的关系。如果这些阶段的转化过程中,发生了认定错误的现象,换言之,后设问题不能反映问题情境,实质问题与兀问题是两回事,形式问题无法凸显实质问题
的真相,这些现象都是犯了相当可怕的“第三类型错误”,即当应该解决正确的问题时,却解决了错误的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了错误的问题。政策学家拉伊发认为,统计学家在从事假设检验的工作时容易犯第一与第二类错误,这种错误还不是很危险; 第三类错误乃是政策分析与规划过程中相当致命的错误,因此,一位好的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分析家,必须尽量避兔陷入此种错误。
6. 市场失灵
【答案】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市场作为一种社会问题解决途径存在本质性的缺陷。一方一面,在市场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市场保证经济效率的上述优势也就或多或少地要打一些折扣; 另一方面,即使不考虑不完美的市场造成效率损失的可能性,市场在促进另一个价值标准——公平的实现方面也往往不能令人满意。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与效率损失、公共物品与效率损失、外部效应与效率损失、信息不对称与效率损失。
7. 公共政策系统
【答案】政策系统是指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一般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政策客体是指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目标群体。政策环境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8. 一般环境
【答案】一般环境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进一步可以划分为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等。一般环境是政策系统存续和运行的基础,对政策系统的组织特性和功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价的宏观背景和总体性框架。
二、简答题
9. 危机管理的重点是什么?
【答案】危机管理是指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饵危机。危机管理的重点有:
(1)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危机管理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包括:资料库、知识系统、规范模型、危机的预警系统、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平台等。要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政府的危机管理之中,透过科技的力量,提高政
府危机管理的能力。
(2)危机的准备与预防
危机准备是指危机管理的功能性和运作的层面,即直接针对危机的应对及灾后恢复和重建。危机准备包括了制定应急的计划和预案、提前准备应急的资源等。
应急管理计划的内容如下:
①基本计划。指对一个地区应急管理的一般性说明,包括对目的的阐述、危机情景的假设、危机管理组织及其职责的分配、具体的运作程序、行政、后勤的保障和资源的支持等。
②功能性计划。指回答危机出现以后如何有效地运作,即回答需要干什么,谁负责具体的执行的问题。
③特殊的计划。指超出常态计划之外的,需要做出特别处理的事件的特殊应对方法。
(3)危机的回应。
危机的回应是指危机出现以后,政府向危机的受害者通过危机援助,通过各种反危机的措施,控制和降低危机的损害。包括了许多重要环节,如警示、隔离与移民、搜寻与援救、灾难评价、紧急救助、基本设施的提供、沟通和信息管理、安全保障等。
(4)危机后的恢复与重建
指开始于危机的应对阶段,一直持续到社区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在有些情况下,恢复和重建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恢复和重建的措施有:
①短期措施。主要是救济和安置,救济和安置工作主要包括清理灾害的现场; 恢复经济的活动; 恢复政府的服务; 为灾民提供基础性的公共服务。
②长期的措施。包含了灾害后的重建工作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措施。重建工作包括基础设施的重建,重振地方经济和社会的活力等。灾害后的恢复和重建工作一定要与灾害的疏缓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恢复和重建计划与疏缓计划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5)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创新。
政府在处理各种公共危机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新的经验和教训,开展广泛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对公共危机事件管理的能力,健全公共危机管理管理系统,完善公共危机应对战略。
10.有许多人认为“管理的越少的政府就是越好的政府”,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答案】“管理的越少的政府就是越好的政府”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其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政府管理的必要性
政府管理的多少与政府职能的合理配置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①市场机制导致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要求是以竞争因素与产品市场的条件为依据,这意味着自由地进入市场而不存在障碍,要获取这些条件,就需要政府的调节或其他措施。
②在那些由于成本降低而使竞争变得无效的地方,也需要政府调节。
③没有政府所提供的法律结构的保护与执行,则市场活动所需要的契约安排和交易就会无法存在。
④某些具有生产特点或消费特色的货物,即使排除了竞争上的障碍,也无法通过市场得到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