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大学社会学院826社会保障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养老保险的三种基本模式有哪些异同?

【答案】养老保险的三种基本模式有以下异同:

(1)养老保险的三种基本模式

由于各自的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历史传统各异,因此所采取的模式也不相同,在结构和理论依据上各具特点。从发展的历史看,世界上实行养老保险的国家和地区除了部分单纯以储蓄为养老保险金的唯一来源的以外,比较完整地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大体上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模式,即自保公助型、福利国家型和国家保险型。

(2)养老保险三种基本模式的异同

①自保公助型

自保公助型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经济有较雄厚基础的情况下实行的,起源于1889年伸斯麦政府的养老保险制度,后来为美国、日本所仿效,这种类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强调养老主要是个人的事,因此应以自保为主,国家予以资助。

这种模式不同于其他两种模式之处在于:政府通过有关的立法,作为实施的依据; 这种保险为强制性保险,个人交纳养老保险费,同时企业主也为雇员缴纳养老保险费,政府依法拨款予以补助; 保险基金来源多元化,受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小,有较强的基础后盾。

②福利国家型的养老保险制度

福利国家型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在经济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实行的,起源于英国,后为瑞典等国所发展,是“福利国家”借助于财经政策的调节作用,实行普遍养老金制度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缓解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行这种制度的还有英联邦的部分国家和地区。

这种模式不同于其他两种模式之处在于:把养老保险作为福利政策的一项主要内容,依法管理,并设有主管的专门法院,监督执行; 强调待遇享受的普遍性和“人道主义”,除普遍养老金发放的对象为所有老年人外,退休人员还享受与收入相关的年金; 用于普遍养老金的支出来源于一般税收,基本由国家和企业负担,个人不交纳或交纳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③国家保险型的养老保险制度

国家保险型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一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一模式由原苏联首创,以前东欧各国、蒙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我国基本上采用这种制度。

这种模式不同于其他两种模式之处在于:国家宪法把以养老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确定为国家制度; 退休金支出全部由国家和企业承担,个人不交纳养老保险费; 工会组织参与决策与管理,一方面劳动者通过人民代表机构对社会保障施加影响; 另一方面,工会从基层工会到中央理事

会,都参加养老保险的实施与管理。

2. 分析我国住房福利发展的变迁。

【答案】(1)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

住房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不改革住房制度,就不能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不能理清国家、单位和职工在住房问题上的责任,则政负担过重问题、企业办社会问题、土地等要素市场发育问题等改革就难以推进。

1992年住房制度改革开始着手实施,此后巧年时间,经历了住房制度改革的三个重要阶段: ①第一阶段,房改的全面推进阶段

1994年,国务院发布了《决定》。借鉴了国外的经济教训,第一次系统闻述了建立市场机制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城镇住房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国发43号文件还提出了住房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就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积极推进租金改革、稳步出售公有住房、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等改革措施做出了具体规定。此后,公有住房出售工作快速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建立,通过实施国家安居工程建立了经济适用住房的基本政策,同时推动了商品住房开发的不断发展。

②第二阶段,房改的重大突破阶段

199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果断决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启动居民住房消费,加快住房建设。国发23号文件实现了我国住房分配制度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城镇住房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加快了建立城镇住房新体制的步伐。

③第三阶段,完善住房政策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200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目标,即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此后几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多次发文,采取有区别的税收、信贷和土地政策,以及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就稳定住房价格、调整供应结构等作出具体规定,防止了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进入加速推进时期。

30年的住房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第一,确立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地位; 第二,明确了政府在城镇住房问题上的职能; 第三,提高了城镇居民住房水平和居住质量。

(2)我国的住房福利

回顾住房改革的历程可以发现我国的住房制度已经从国家包办的福利制度走向个人责任为主,福利主要以公积金和住房补贴的形式出现,对低收入群体,住房福利则是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形式供给。由于我国的人口多,住房供不应求,因此所提供的住房福利也很难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

①以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为重点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多渠道的融资机制,发展租赁型经济适用住房,面向既不符合廉租住房条件又无力通过购买住房解决基本住房需求的家庭,实现住房保障对象的全覆盖。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健全风险控制机制,逐步向中低收入家庭倾斜。

②以完善房地产市场机制为重点改善宏观调控。着力理顺房地产用地、金融、税收政策,完善房地产交易规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作用,建立健全以经济手段为主的政府调节机制。

③以改善农民下居住条件为重点统筹城乡住房政策。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深入研究农民进城定居的住房政策,保证城镇化健康推进。

3. 比较养老保险的财务模式。

【答案】概括起来,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部分积累式等三种。

(1)现收现付式

亦称为非基金式或纳税式或统筹分摊方式。该模式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二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企业与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税),其特点是以支定收,实行初期因支出规模小而费(税)率较低,以后则会随着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提高,实质上体现着养老保险负担的代际转移。

优点:收支关系简单清楚,管理方便,无资金贬值的风险与保值增值的压力。

缺点:因各期支付额不同而造成费(税)率波动大,易给企业的成本核算带来负面影响; 养老金的完全代际转移小仅使劳动者社会保险的权利义务关系难以得到准确体现,而且容易造成劳动者代际之间的矛盾激化。

(2)完全积累式

也可称为基金式或总平均保险费式或预提分摊力一式。该模式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退休率、伤残率、通货膨胀率等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养老保险收支的长期平衡角度出发,确定适当的费率标准,将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和按比例分摊到整个期间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己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营与管理。其特点是强调长期平衡,费率较为稳定,能够积累起养老保险基金。

优点:能够预防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使资金的收取能与企业的经济条件相联系,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较紧密。

缺点:固定的费率标准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变化; 通货膨胀导致基金贬值风险的客观存在又使资金的保值增值压力倍增; 对每个企业与每个劳动者分别立账且需历经多年而使管理工作难度倍增; 对无积累的国家而言,采用这种模式时,偿还旧债与预筹新款的双重压力,将使国家与企业均难以承受。

(3)部分积累式

亦称为部分基金式或混合式、阶梯式。尽管现收现付式与完全积累式均有着自己的特点与长处,但单独采用又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困难。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兼具上述两种筹资模式特点的混合筹资模式。该模式根据分阶段以收定支、略有节余的原则确定征收费率,目标是保持养老保险基金在一定时期内的收支平衡,其特点是费率具有弹性,可以根据养老金支出的需求分阶段地调整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