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有机整合(团结)
【答案】有机团结是社会学家涂尔干研究社会现象中社会团结问题时所提出的,现代发达的社会就像一个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其中每个人都按照社会分工执行着某种专门的职能,因此涂尔干把这种社会中所出现的新的团结形式称之为有机团结。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有机团结是最基本的团结形式之一,有机团结指的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团结,它以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为基础。在有机团结中,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是因为社会分工和社会专业化而造成的他们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
关系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尤其以物质利益为根本内容的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方面。
2. 文化滞后(cultural lag)
【答案】文化滞后,是指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所提出的文化失调理论的一种社会现象。奥格本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要素,社会变迁是社会在一种发明打破旧均衡状态后做出调节以寻求新的均衡的过程。由于调节并不是迅即发生的,因此常常会产生文化失调现象。一般地说,文化中的物质部分首先变迁,其次是文化的精神部分,最后是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滞后”,或称“文化堕距”。
3. 社会控制
【答案】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4. 阶层
【答案】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它们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不同的层次在资源的占有和获得机会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反应了社会的不平等。同时,阶级、阶层概念表明,垂直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差别绝不仅仅是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差别,更主要的是一种集体性差别。
5. 文化相对主义
【答案】文化相对主义是对文化模式评价的一种倾向,它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
价和比较的,因为,如果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它的口号是:好的民德就是适合当时环境的民德。
6. 标签理论
【答案】标签理论又称标志理论或标定理论,它是一种从符号互动论角度探讨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社会问题或越轨行为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即某种社会现象之所以成为问题就是因为社会给它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在研究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时,这些问题或行为本身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如何评价和对待它们。那些凭借权力占据了统治地位的集团可以通过贴标签、宣布被统治者为“有越轨行为者”,来歧视、控制和镇压被统治者。因此,这种贴标签通常是不公正的。
二、简答题
7. 简述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
【答案】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社会结构的性质
社会结构的性质是指社会结构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就是说各个层次的成员与其地位间的关系是固化的还是松散的。如果一个社会在制度安排上不鼓励,甚至限制社会成员的流动,那么社会流动的频率和多样性就会受到限制; 反之,一个社会中的社会流动就会活跃得多。
(2)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
一个社会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社会流动。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中,人们常常在比较封闭的范围内生活,而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社会中,新的机会不断出现,社会流动也频繁得多。
(3)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是向上流动的推进器。现代社会是以科学技术和教育为基础的社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几乎成为进入更高社会层级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使受教育者获得向上流动的可能性,接受较好教育者向上流动的可能性更大。
(4)家庭背景
家庭背景对于人的社会流动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在传统社会,家庭的经济状况、父辈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会直接影响子代的地位获得,这是先赋因素在发挥作用。就是在现代社会里,家庭也是影响子代社会流动的重要作用。
(5)社会网络资源
人们所拥有的社会网络资源影响着他们的地位升迁和成功。从中国的情况来看,社会关系网络对人们的社会地位的获得的影响是明显的,即一个人所拥有的支持性的社会关系越多、越有力,他在职业和地位方面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大。这种现象与中国文化和社会结构的特征密切相关。布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也对人们在职业和地位上的成功做出一定的解释。
8. 简述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答案】按照社会角色追求目标的不同,社会角色可分为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1)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的含义
①功利性角色,是指那些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这种角色行为的价值就在于实际利益的获得。功利性角色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实现效率口标。
②表现性角色,指不是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表现性角色在一个社会中所起的主要是表现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的作用。
(2)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的作用
①功利性角色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实现效率目标。任何一个社会要发展,就得追求经济的增长,就得追求实际物质利益,要实现收入大于支出,即追求效率。这样一种目标的追求虽然有可能在社会道德、社会公平等原则上引起一些麻烦,但却是必要的。
②表现性角色在一个社会中所起的主要是表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角色的行为维护着社会的道德底线,实现着社会的稳定。表现性角色的承担者往往对自己的事业抱有理想,怀有浓厚的兴趣、爱好,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他们之所以履行角色的要求,主要是出于一种责任感、义务感,而主要不是着眼于报酬。
9. 什么是分层抽样?
【答案】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类型抽样。特点是按某些特性先将总体分成K 个互不重叠的子总体,或K 层(K 类),其大小分别为N 1,N 2, ......N k ,从每个子总体中独立地抽取大小分别为n 1, n 2, ……N k 的子样本。显然:
(1)分层抽样的分类
分层抽样可分为按比例分层抽样和非比例分层抽样。按比例分层抽样要求各层的子样本所占比例与本层在总体中所占比例相同。对于非比例分层抽样要求在对总体做统计推断时进行加权处理。
(2)分层抽样的主要原则
①当将总体全部元素划分层时,各元素不能遗漏、不能重叠; 各层的权数应该是可知的; 应该可以从所划分的层中独立地抽选样本; 以提高精度为目的设计分层抽样时,应该使层内元素同质性程度尽可能高,层之间所调查变量的差异尽可能大。
②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合理地选择分层标准。
③层数的确定要精心设计。
10.文化所包含的规范体系是怎样的?
【答案】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影响、指导、规定着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与行为方式。文化给一个社会提供了范本,告诉社会成员做事情的规矩、规则是什么。有了文化,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