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811传播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媒介责任理论
【答案】媒介责任理论是指要求媒体在报道新闻中体现职业伦理规范,在新闻传播中尊重公民人格尊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履行公共文化使命,不传播可能给观众带来伤害的信息。在媒介责任理论中,社会责任从来就与自由报道同时存在。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看,新闻报道自由并非绝对的“自然权利”,而是以承担相应义务为基础的“道德权利”,要求媒介在对社会负责的前提下开展活动。媒体有责仟从公共利益出发,客观公正地报道和评述新闻,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这也是大多数国家赋予新闻业的首要责任。在迅速发布新闻后,能否全面、深入地报道事件进展,不仅将决定报道的质量,展现媒体的持续和深度报道能力,也是媒体的专业品质和水准的体现,更是履行媒介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2. O-S-O-R 模式
【答案】O-S-O-R 模式是对传统的S-R 模式即“刺激一反应”模式的修正。第一个O 代表整个结构的、文化的和认知的因素所构成的接收环境对媒介受众的影响。S 不仅仅限于讯息的不连贯的微观刺激,它可能是另一种排列在一起直至宏观讯息系统的单元概念。第二个O 指的是在收看环境中讯息接受与受众反应之间所发生的一切。最后,R 所指的是反应,但也有了拓展,它的时间跨度更大,包括社会后果及个人变化。
3. 恐惧诉求
【答案】恐惧诉求又称警钟效果,是指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敲警钟”具有双重功效:它对事物利害关系的强调可最大限度地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的接触; 它所造成的紧迫感可促使人们迅速采取对应行动。但是由十“敲警钟”基本上是通过刺激人们的恐惧心来追求特定效果,会给对象带来一定的心理不适。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容易招致自发的防卫性反应,对传播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4. 社会认同模式
【答案】社会认同是指个体认识到他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社会认同模式(socialidentificationmodel )指出,社会群体(socialgroup )的定义应该是拥有共同的社会特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认为他们自己是同属于一个社会类型的成员。按照这种概念,群体的成员彼此之间不需要有直接的关系,这个群体也不必有一个结构。对群体成员身份的认同主要是一种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是人们在回答“我是谁? ”这样一个问题时产生的。这个问题可以根据个人所属的或所确认的群体的立场来回答,因此,一个人从其赞赏和确认归属的群体中获得一种社会认同(socialidentity )感。
社会认同模式以某些显著的方式改变我们对群体的看法。第一,它认为,群体成员重要的一
种分类是根据认知的反应(“我是谁? ”)而不是情感的反应(“我是否喜欢这些人? ”)。第一,它认为,这种人对社会类别的自我定位不是一种微弱的联系,而是他们自己心中认为重要的一种群体成员的感觉。第三,它认为,这种对社会类别的认同过程可能产生重要后果。
5. 媒介专业主义
【答案】媒介专业主义是指媒介从业人员所持有的一种职业意识形态。它从新闻专业主义发展而来,成为媒介从业者所普遍认可的一套媒介理念。如陆H}}和潘忠党所说,它包括:一套定义媒介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服从政治和经济权力之外的更高权威的精神,以及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
6. 刺激一反应理论
【答案】刺激一反应理论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早期理论之一,认为大众媒介发出的信息能轻而易举让观众接受,这种理论被形象地称之为“枪弹理论”或“皮下注射理论”。“刺激一反应”机制和媒介效果强大的信念是该理论形成的基础。早期的传播学者认为,受众在“刺激一反应理论”机制作用下任凭传播内容摆布,只要把价值、思想与信息直接“注射”到每个被动的、原子式的受众个体身上,便可产生一种直接的、不经任何中介环节的效果,因此,媒介效果的实现完全取决于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大众媒介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信J 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二、简答题
7. 大众传播有哪些特征?
【答案】从德弗勒的定义出发,结合五W 模式,大众传播表现出以下五个特征:
(1)人众传播的传播者是职业传播者,是一个传播组织(如报社、电台、电视台、杂志社等)整体或个人。
这些人大多受过专门的职业教育,以传播为职业。他们收集、管理和传送各种类型的信息,借助于专门的机械媒介来向社会公众传播新闻、娱乐、教育性的信息。这些被组织化了的个人在传播媒体组织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承担着不同任务。
(2)讯息的传送是广泛、快速、连续、公开的。
制作和传送更是方便。电子媒介更使得在讯息发出的同时乃至事件发生的同时,受众就可以接收到大量超越时空的信息。现代大众媒介还连续不断地向外发出讯息。报纸和杂志定期出版、广播电视节目按照节目表每日播出,二十四小时全天候的广播电视节目和全球性广播电视频道都己经出现,互联网更是永不停歇地在复制和传递信息。这些讯息对于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来讲,都可能是公开的。
(3)大众传播媒介为机械化和电子化的媒介。
依靠这些“用来远距离传送或长期保存信息的装置”,传播者大量复制信息,并进行迅速及时、连续不断的传送。这些以精密技术为基础的媒介包括:印刷媒介,如书、报、杂志等; 电子媒介,如广播、电视、电影等:网络媒介,如互联网等。这些媒介各有优势,互为补充。
(4)受众广泛、成分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