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国际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微观经济学

【答案】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2. 财政政策

【答案】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是利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目的的宏观经济政策。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从其内容上看,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前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上看,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前者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后者则包括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3. 幼稚工业论

【答案】幼稚工业论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论点,认为新兴工业在发展初期需要国家提供贸易保护以免在国外强大的竞争下夭折,并随着新兴工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増强而逐步取消贸易保护、为自由贸易的实行创造条件。运用该理论需注意:①选好保护对象;②限定保护期限;③注意保护手段,补贴优于关税;④考虑能否达到适度规模;⑤考虑通过国际技术转移和国际资本流动来发展比较优势。幼稚工业论是一种很有说服力的论点,不少国家的政府采取了类似的政策措施。但国际经济发展的现实表明,这种保护政策的实际效果是值得怀疑的。

4. 库兹涅茨环境曲线

【答案】20世纪90年代早期,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吉恩•格罗斯曼和艾伦•克鲁格曼在研究国民收入水平和污染物比如二氧化硫之间的关系发现,这些抵消经济增长作用的因素会在人均收入和环境破坏之间产生倒U 形关系,这条倒U 形曲线即为库兹涅茨环境曲线。该曲线表明,当国家经济增长时,它们初始増长会增加环境的破坏,但是当这些经济体变得足够富裕时,它们的经济増长对环境有利。

5. 出口供给曲线

外国生产者的供给量为外国消费者

【答案】出口供给曲线是描述外国生产者的出口商品供给量与世界价格逐一对应关系的曲线。图显示了外国出口供给曲线XS 的推导过程。在点的需求量仅为

所以可供出口的产品为

在点

外国消费者的需求量会降至向上倾斜的。如果价格下降到因此出口供给量上升为外国生产者会将其供给量増加至

这样,推导出外国出口供给曲线是则没有贸易下的外国供给与需求相等,因而出口供给为零。

6. 传染

【答案】传染是指一国宏观经济或金融市场运行的不稳定性可能会通过国际贸易或资本纽带,而引发其他国家发生经济或金融危机的现象。典型的传染现象是东南亚经济危机,由泰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冲击了整个东亚地区的国家。

7. 贬值

【答案】贬值是“升值”的对称,又称“通货贬值”。货币贬值本来含义是指降低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从而使该货币与黄金及外国货币兑换比价下降,以使本国货币价值下降的措施。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由于各国纸币的发行不再规定含金量,这样,如同货币升值一样,货币贬值也分为对内贬值和对外贬值。货币对内贬值可根据国内消费品物价指数(CPI )的上升幅度来确定;对外贬值则根据该国货币与外国货币兑换比例的下降幅度来确定。货币贬值通常与通货膨

胀相连在一起,这时对内贬值和对外贬值都会出现,表现为国内购买力的下降和对外汇价的下跌。

8.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答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是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12国政府首脑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城召开会议,并于1992年2月签署的《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合称《欧洲联盟条约》。

《马约》于1993年正式生效,欧洲共同体成为欧盟。《马约》的主要内容是为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确定了时间表和步骤。《马约》规定:1990年7月1日至1993年12月31日为第一阶段,要求各成员国取消外汇管制,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加强财政、货币、金融政策的协调一致;第二阶段从1994年1月1日开始,主要是建立欧洲中央银行的雏形一一欧洲货币局;第三阶段最早于1997年1月开始,最晚于1999年1月1日开始,逐步建立一种“真正”的单一货币和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

为了建立统一的货币体系,《马约》规定了经济趋同条款,主要内容是:①各国财政赤字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在3%以下;②各国政府债务总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低于60%; ③各国消费价格上涨率不得超出三个最低国的平均上涨率1.5个百分点; ④各国长期利率不得超出三个物价最平稳的成员国的平均利率2个百分点;⑤各国货币在过去两年内处于欧洲外汇汇率机制的正常变动范围内。此外,《马约》还就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社会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新的努力目标,为建立欧洲联盟奠定了基础。

二、综合分析题

9. 解释国际借贷与普通国际贸易之间的相似之处。

【答案】分析跨时贸易和两种普通商品之间的贸易遵循的是同样的思路。将“棉布”和“粮食”换为“未来消费”和“当前消费”。相对价格即为相对于当前消费的未来消费的成本,也就

是(r 为实际利率)。当前消费相对便宜的国家(实际利率比较低的国家)将“出口”当前消费(即借出)给当前消费相对昂贵的国家(实际利率比较高的国家)。借贷发生后的均衡实际利率值,位于借贷发生之前两国利率的中间。从借贷中获得的收益类似于贸易所得,跨时生产商品效率更高。

10.当产业技术不再迅速进步的时候,产业集群会解体,同时生产会转向低工资的地方。所谓技术不再迅速进步表现为:绝对先进的设备不再是至关重要;对高技术工人的需求下降;前沿创新的优势不再明显。请用经济的外部性解释产业集群解体的原因。

【答案】当规模经济存在于行业内而不是单个厂商内部时,就被称作外部经济。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导致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加速瓦解,这时,外部经济对一个企业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