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以“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的研究成果为框架,通过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对中国村民环境政治参与的限制因素、行为选择和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环境政治参与受制于环境状况和制度安排两个宏观因素,前者在参与的动力机制上提供激发因素,后者在参与的形态、途径上构建行动框架。据此,文章从以上两个因素入手,通过实证考察和制度分析发现:经济社会的城乡二元化格局,环境监管体制设置的乡镇一级缺失,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信访和环境诉讼三种主要参与渠道的梗阻,导致村民在现有制度安排下很难有效解决环境问题,村民强烈的环境参与诉求与既定制度限制存在着严重的矛盾。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来看,这一矛盾的产生、发展过程体现了环境政治参与领域国家与村民的互动。通过考察研究,本文将村民环境政治参与的行为选择归纳为四类:集体沉默和忍耐、集体抗争、环境信访和诉讼以及求助乡村环保精英,并借助理性选择理论对行为的动机和策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村民环境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一、污染驱动的生计取向型参与;二、制度化参与低效与非制度参与并存;三、个体参与普遍并呈现动机差异。最后本文对村民环境政治参与的发展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村民环境政治参与体现了市民社会力量的增长趋势。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