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大学环境化学与分析化学之分析化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进行络合滴定时,为什么要加入缓冲溶液控制滴定体系保持一定的pH?
【答案】EDTA 是多元酸,Y 有多种存在型体。当M 与Y 反应时,会释放出
同时H+的
,另外在不同的酸度下,M 也会有副反应发生而最终使得存在套与Y 结合(即Y 发生络合反应)
M 与Y 反应的条件稳定常数受到pH 的影响而不能进行准确的络合滴定。故络合反应一定要在一定的PH 缓冲溶液中进行。
2. 当研宄一种新的显色剂时,必须做哪些实验条件的研宄?为什么?
【答案】包括显色反应(灵敏度、选择性、对比度、稳定性试验)及显色条件(显色剂用量、酸度、显色温度、显色时间、干扰消除等试验)的选择。为确保选用此显色剂能得到一个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度高的光度法。
3. 在加标回收率测定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加标量控制在样品含量的0.5〜2倍,加标后的总浓度应不超过方法的测定上限浓度值。
4. 沉淀滴定中,用Mohr 法测定
时,应在什么酸度条件下进行?为什么?
时,应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
【答案】(1)沉淀滴定中,用Mohr 法测定(2)若pH 过高,会发生如下反应:
使滴定无法进行。若pH 低,会发生:
若pH 过低,会发生:
5. 用过量的
【答案】
沉淀
时,
均能引起共沉淀。问何者共沉淀严重?此时沉淀组成
离子相近,更容易引起混晶共沉淀。
可能是什么?已知离子半径
:
的离子半径与
6. 在实验室中发现某色谱柱对组分A 和B 有很高的理论塔板数,因而推断A 和B 在该柱上能得到很好的分离,对吗?
【答案】不对。理论塔板数高只表明组分在气液两相间的分配次数多,而判断组分A 和B 在该柱上能否得到很好的分离要看其分离度R ,若组分A 和B 的分配系数相近,则
第 2 页,共 25 页
接近于,
R 很小,A 和B 不能得到很好的分离。
二、计算题
7. 六次甲基四胺的pKb=8.85, 用六次甲基四胺配制缓冲溶液时,缓冲溶液的合适pH 范围是多少?为什么?
【答案】对于六次甲基四胺的共扼酸解离常数为:
根据缓冲溶液的有效缓冲范围pH 约为pKa 士1的原则,用六次甲基四胺配制的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是:
8. 乙酰丙酮(L )与(III )的主要存在型体。
表
1
【答案】
分别为11.4, 10.7, 4.6,优势区域图如图
图 表
2
配合物的
分别为11.4, 22.1,26.7。请指出在下面不同pL 时Fe
9. 欲配制pH=4.90的冰醋酸?
缓冲溶液500mL , 且使其溶液在加入4gNaOH 时pH 的改变不
大于0.20单位,问此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为多大?制备该缓冲溶液需要多少克NaAc 和多少毫升
【答案】由缓冲溶液pH 公式得:
从而,得到:
当
时,由缓冲溶液pH 公式得:
第 3 页,共 25 页
解得:
这样,就可以解得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为:
制备该缓冲溶液需要NaAc 的质量为:
制备该缓冲溶液需要冰醋酸的质量为:
10.以时,
的NaOH 溶液滴定滴定至pH=6.22时,
某二元弱酸
计算:
溶液,已知当滴定至pH=l.92
(1)中和至第一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 值为多少?选用何种指示剂为宜? (2)中和至第二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 值为多少?选用何种指示剂为宜? 【答案】(1)由已知得:
第一化学计量点时,
的浓度为:
根据两性物质中酸式盐的计算公式可知:
所以,可选甲基橙作指示剂。 (2)第二化学计量点时,
的浓度为:
可按二元碱的简化公式计算,可得所以,可选酚酞作指示剂。
11.用一种测定DDT 的方法,分析未喷洒过杀虫剂(DDT )的植物叶子样品,测得DDT 含量为0.2,0.4,0.8,0.5,该植物是否喷洒过DDT?
【答案】
检验两个平均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这两个样品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故有95%的把握判断该
第 4 页,共 25 页
的浓度为:
今有一植物叶子样品,测得DDT 含量为0.4,0.5,0.8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