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之认知心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选择通达模型

【答案】选择通达模型认为, 语境能够引导读者通达歧义词的合适意义。尽管歧义词两个意义都有一些最初的激活, 但只通达与语境相一致的意义。选择通达模型预期, 读者将利用语境来选择歧义词合适的意义, 依靠语境的模型和歧义词加工的花园路径都属于这类模型。

2. 启发式

【答案】启发式是一种问题解决策略, 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经验, 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 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式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 但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较省时省力。常用的策略有手段一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人们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 经常运用启发式。

二、简答题

3. 请简述你是如何看待知觉和表象的功能等价问题的。

【答案】认知心理学认为, 表象与知觉的信息表征是相似的, 二者在机能上是等价的。证明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的方法是将在知觉条件下完成的一种作业与在表象条件下完成的同一作业进行比较, 考察二者的共同点。

表象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 表象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心理学将表象看作已经贮存的知觉形象的再现, 或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象。Neisser 认为, 表象活动就是应用知觉时所用的某些认知过程, 将表象看作是由相应的知识所激活的对知觉的期待。Kosslyn 将视觉表象看成类似于视知觉的人脑中的图画, 或者类似图画的信息表征。这些观点都强调表象与知觉的等价机能。

不过二者也有不同点:知觉形象鲜明生动;表象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形象持久稳定;表象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形象完整;表象形象不完整。

4. 你曾编制或使用过某种记忆方法吗(例如把五线谱的线间空白和谱线的名称记做FACE 和EGB —DF )? 是什么样的方法?有效吗?你认为这种方法为什么能使人更好地回忆?

【答案】中国心理系学生在记忆脑神经的时候也会采用字词回忆的方法, 将12条脑神经组织起来, 比如,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迷走副舌下完。非常类似课文中提到的On Old Olympia’s Towering Top(在古老的奥林匹亚平原的高地上);Afinn and German Vault and Hop (—个芬兰人和一个德国人跳来跳去)来记忆脑神经的方法。这12条脑神经分别是嗅觉神经、视觉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部神经、听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这种记忆非常有效, 保持时间非常持久。这种记忆方法不仅利用首字对需记忆内容进行了有意

义编码, 并且四句押韵, 组织的非常好, 将本来没有联系的12条神经名字组合起来, 这种有效的组织是成功记忆的关键。

5.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答案】(1)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是婴儿的认知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 婴儿靠感觉与动作认识周围的世界, 具有“客体永存性”概念, 即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看不见但仍然是存在的。

②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儿童的语言得到了飞速发展。他们开始学习并渐渐能够熟练地运用符号表征事物, 思维发展的两个典型局限性特点是思维的片面性和自我中心性。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儿童大约在5~7岁之间进入具体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发展最典

型的标志就是儿童能够运用符号进行有逻辑的思考活动。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和片面性的程度下降。

④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形式运算阶段的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维的发展和完善。这时青少年开始运用抽象的概念, 能提出合理可行的假设并进行验证。

(2)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①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之一, 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 且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结构, 标志着一定的年龄特征。各阶段的出现, 从低级到高级有一种序列或顺序, 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作准备, 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延续, 不能逾越和互换。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等因素能加快、推迟或影响认知发展的速度, 但不能改变发展的顺序, 在实际教育中, 不应该拔苗助长而应遵守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的时间规律进行教育。

②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告诉我们, 儿童某一认知的发展出现在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就会出现, 其发展有一最佳时期, 如果发展受阻, 可能对后期的发展产生显著的难以挽救的影响, 在实践中应根据儿童所处的年龄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

6. 认知神经科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案】认知神经科学是“对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之间关系的研究, 尤其是涉及记忆、感觉和知觉、问题解决、语言加工、运动功能和认知活动的那些关于心灵的理论”。

认知神经科学的基本原则是联系神经科学与心理学, 心理学中诸如记忆类型和语言加工之类的假设性的构想不再难以捉摸, 而似乎与神经生理学具有特定的关联。此外, 当脑的微观结构被看作神经网络时, 它似乎与人类记忆、知觉、问题解决等认知活动中的重大成分存在关联。

7. 什么是知觉广度?

【答案】知觉广度指个体在一些短暂呈现中可以获得有用信息的范围。阅读的知觉广度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每次凝视能获得有用信息的范围, 是阅读研究的基本取向之一。通过速示器的测量, 阅读的知觉广度是2或3个单词, 或者10到20个字母。

8. 关于记忆的不可靠性, 尤其是在犯罪事件的证人指认方面, 有关的研究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案】(1)有关记忆的不可靠性告诉我们, 记忆不是对己有事件原封不动地保存, 而是会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修改, 以致使记忆失真。重构性记忆指的是先汲取关于世界的事实。然后在消化这些事实时再精确反刍。在现实生活中, 记忆和回忆都是建构式的, 建构性记忆是指先前经验、事后信息、知觉因素、甚至个人更想记住某些而非其他事情的意图都会影响我们的回忆内容。这点适用于每个人。

(2)日常事件的记忆包括三个阶段:知觉、记忆和回忆。第一个阶段中, 目击者可能, 或至少在某种程度上, 因为目睹劫匪和武器而经历了创伤性体验;在记忆阶段中。他整合其他记忆及其知觉中的刻板印象;在回忆阶段, 他可能受到鼓励去辨认嫌犯, 以保证案子能提交法庭, 维护法制。另外, 一些研宂指出, 跨种族辨认的准确性更容易受到影响。

(3)—般情况下, 目击证人对法官的影响很大, 所以目击证人的证词准确性很重要, 有时候证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证词已经经过无意识地修改了, 因为此时的证词对受审人的影响很大, 在了解了记忆的不可靠性后之后, 我们在犯罪事件的证人指认方面应该慎重, 多方面收集证据, 综合各种证据对受审人做出一个相对比较公正的审判, 而不要单单只相信目击证人的证词。

三、综合题

9. 结合实例论述思维的过程。

【答案】思维是通过一系列比较复杂的操作来实现的。人们在头脑中, 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 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 就是思维过程, 或称之为思维操作。

(1)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如把一篇文章分解为段落、句子和词;把一棵树分解为根、茎、叶、花等。人们对事物的分析往往是从分析事物的特征和属性开始的。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 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形成一个整体。如把文章的各个段落综合起来, 就能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综合是思维的重要特征, 只有把事物的部分、特征、属性等综合起来, 才能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关系, 抓住事物的本质。

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同一思维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分析是把部分作为整体的部分, 从它们的相互关系上来进行分析, 只有这样分析才有意义, 才有方向。综合是通过对各部分、各特征的分析来实现的, 所以分析又是综合的基础。任何一种思维活动都既需要分析, 又需要综合。

(2)比较

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 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比较是以分析为前提的, 只有在思想上把不同对象的部分特征区别开来, 才能进行比较。同时, 比较还要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所以比较又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比较是重要的思维过程, 也是重要的思维方法, 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研究工作中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