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相关专业知识题库>流行病学题库

问题:

[单选,A型题] 下列哪种方法对控制混杂不起作用()

A . 盲法
B . 分层分析
C . 标准化
D . 随机化
E . 匹配

心房扑动患者最常出现的房室传导比例为()。 2:1或4:1。 3:1。 5:1。 6:1。 7:1。 女性,20岁。因外伤致第4、5颈椎骨折并发颈髓损伤,四肢呈弛缓性瘫痪,高热40℃,持续数日不降。应采取何种降温方法()。 口服A、P、C。 冬眠疗法。 使用抗生素。 物理降温。 以上都不是。 支持心房扑动折返机制的证据是()。 心房刺激可以诱发和终止。 可以被超速起搏拖带。 碎裂电位。 心房扑动时,期前刺激后可重整。 以上均是。 男性,30岁。枢椎基底部骨折,但无移位,寰椎亦无移位。颏枕带牵引两周后,颈痛减轻,活动范围增加。3周后离床活动,6周后颈痛再次加剧,活动明显受限,并逐渐出现四肢无力与瘫痪。这种迟发性瘫痪的原因是()。 迟发性血肿压迫。 椎管内纤维组织增生压迫。 脊髓血运障碍。 黄韧带增厚。 寰椎迟发性前脱位。 男性,30岁。枢椎基底部骨折,但无移位,寰椎亦无移位。颏枕带牵引两周后,颈痛减轻,活动范围增加。3周后离床活动,6周后颈痛再次加剧,活动明显受限,并逐渐出现四肢无力与瘫痪。这种迟发性瘫痪的原因是()。 迟发性血肿压迫。 椎管内纤维组织增生压迫。 脊髓血运障碍。 黄韧带增厚。 寰椎迟发性前脱位。 下列哪种方法对控制混杂不起作用()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