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882西方哲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普罗提诺的“太一”

【答案】普罗提诺的“太一”是普罗提诺对最高本体的命名。在普罗提诺那里,“太一”有肯定和否定两重规定性。肯定地说,“太一”是神本身,是善本身。“太一”既是无所不包的统一性,又是单一、唯一的神。它是先于万物的源泉,其自身是无限完善和圆满的,它不能与任何一个有生命、有力量的东西相等同。否定地说,“太一”不是一个东西,也不是性质、数量、心智和灵魂,既不运动又不静止,既不在空间中,也也不在时间中,它先于一切形式,先于运动和静止。“太一”虽不运动,但却能生成其他本体,这一生成过程称为“流溢”。“太一”通过“流溢”生成“理智”和“灵魂”,这样便产生了普罗提诺的三大本体。

2. 理想国

【答案】《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最著名的代表作。它以对话的形式,围绕中心问题“什么是正义”展开研究,广泛涉及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领域。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与他人对话,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这是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正义与善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柏拉图认为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因为哲学家的本质就是具有知识、智慧、正义、善的美德。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

3. 爱智

【答案】爱智是指哲学。从语义上来说,在希腊语中,“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从哲学本身来说,所有的科学都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运行,哲学是对这种规则的反思,也就是对其“思想前提”的追问。只有这种探寻事物的一般原理和原因、追问自然万物的本原和根据的知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慧”,对这种“智慧”的热爱与追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

4. 三表法

【答案】三表法是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述“归纳方法如何从经验材料上升到一般”的结论时,对材料的分门别类的称谓,即具有表、缺乏表和程度表。所有正面的例证构成具有表,所有反面的例证构成缺乏表,不同程度的例证构成程度表。培根指出,在研究过程中建命起这一表或那一表之后,需再用排斥法排除掉表上罗列的实例中的不相干因素,使得剩下的唯一的因素能被断定是被研究性质的形式即原因。

二、简答题

5. 简述康德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批判。

【答案】(1)康德对上帝必然存在的理论证明的分类

康德认为“理性神学”的主要目的是证明上帝存在,他把上帝必然存在的理论证明分为: ①物理学一神学证明,从具体经验出发,从系列的链条上升到一个外在的最高原因;

②宇宙论证明,强调从关于个别存在的经验上升到必然存在的原因;

③本体论证明,只从对“上帝”的概念分析得出“上帝存在”的结论。康德认为本体论证明是其他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的基础。

(2)康德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批判

康德通过指出“是者”与“存在”的两种用法来批判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按照本体论证明分析,它得出的结论是“上帝是一个是者”,而不是“上帝存在”。“是”及其分词形式只能是一个系词,它不表示存在。康德从两方面说明了系词“是”与“存在”的区别:

①“是’不是真正谓词,它不是加诸在事物概念之上的概念。“上帝是一个是者”是一个分析命题,并没有给“上帝”概念增加任何新的内容;

②“存在”是表示事物样式的范畴,对于某物存在进行的判断是综合判断,需要经验才能把事物概念与“存在”范畴连接起来;

③系词的作用是在思想之中连接主词和谓词,无论这种联系是否存在。那么,从上帝的“是者”是不能推出“上帝存在”的结论。物理一神学证明中的最高原因以及宇宙论证明中的必然存在者事实上是“是者”,而不是实际的存在者。

6. 简述柏拉图理念的基本含义与特征。

【答案】(1)基本含义

“理念”是指理智的对象,来自动词“看”,原意是“看到的东西”。他把希腊文“显相”的意义引申为“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理念”的两层含义:

①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于理智之中的存在;

②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普遍真相。

(2)特征

①本原性,它是万物的本原,万物因其而存在;

②超感性,它存在于可知领域,不能为感觉所感知,只能为理智所把握;

③不变性和永恒性,它是真正知识的对象,它同于运动变化的可感对象,它是不变的、永恒的;

④绝对性,“理念”是绝对的、纯粹的、完全的存在;

⑤客观性,“理念”是客观的存在,它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想象;

⑥完善性和目的性,最高的“理念”是“善”,“善”是最完善的“理念”,也是理念的追求目的;

⑦单一性和多数性,它一方面是同类事物的同一理念,另一方面它对不同类型的事物是不同

的;

⑧等级性,众多的理念之间的关系不是杂乱的,而是形成一个有等级的体系。

7. 解释斯多亚派的按照自然生活。

【答案】(1)按照自然生活的含义

斯多业派认为幸福的生活,就是符合自己本性的生活,其口号是“按照自然生活”。所谓的自然是指世界的本性,即“逻各斯”、“正确理性”或“共同法”。按照自然生活也就是按照理性生活,按照自然律生活。根据斯多亚派的严格的决定论,按照自然生活也就是对命运的服从。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命运不能改变或控制,但却可以控制对待命运的态度。

(2)非理性的情感

斯多亚派认为,不顺应命运的态度是非理性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有四种:

①忧伤:忧伤是非理性的压抑;

②恐惧:恐惧是非理性的退缩;

③欲求:欲求是非理性的扩展;

④快乐:,快乐是非理性的膨胀。

“压抑”、“退缩”、“扩展”和“膨胀”指示不足和过度的心理状态。

(3)不动心

理性的态度的特点是“不动心”。斯多亚派认为不动心是指不关心快乐或痛苦,情绪上不受外部感性世界的影响,获得心灵的安宁或平静的状态。不动心是理智对情感的正当控制,由于情感是非理性的,所以不动心是不同于普通的冷漠或麻木。斯多亚派视不动心为最高的德性,因为幸福归根到底是一种心理感受,人们既然不能控制外界事情的发生,就应该排除外在事件对心灵的影响,以心灵的不变去应付世界的万变。不管什么样的命运,不管外界发生了什么,有智慧的人都能保持平稳而柔和的心情。

8. 简述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答案】费尔巴哈的哲学是从批判黑格尔哲学开始的,他在对黑格尔哲学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1)对黑格尔“理性神学”的批判

①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出发点的“存在”概念并不是现实的感性存在,因此他所说的思维和存在的对立其实是思维和思维本身的内部对立,思维和存在的矛盾并没有在现实中得到解决。

②黑格尔逻辑学从“绝对理念”中“外化”出自然界是无中生有,并未触及到真实存在的自然界本身,表明了黑格尔被迫承认感性世界存在的权利。

③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哲学实质上是理性神学,他认为一切宗教、包括基督教的本质其实都是人的本质的抽象的形式,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2)朴素直观的人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