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801地质学综合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波痕
【答案】波痕是由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按成因可分为浪成、流水成因和风成波痕三种类型。其中,前两种为浅水波痕。风成波痕多出现于沙漠、湖泊和海滨岸的沙丘沉积中。
2. 劳亚古陆
【答案】劳亚古陆是指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研究,推断出来的曾经位于北半球的古大陆。劳亚古陆是劳伦系亚古陆块和欧亚陆块的联合名称。劳亚古陆同南方古大陆(冈瓦纳古陆)隔着一个古地中海(特提斯海)相对峙。现在的一些北半球大陆,北美、格陵兰和除印巴次大陆以外的欧亚大陆,是劳亚古陆在古生代以后分裂和迁移的结果。
3. 空隙率(度)
【答案】空隙率(度)是指岩石中的空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之比。一般在可溶性岩石中常见,如灰岩。空隙率越大,岩石能储存的地下水的空间就越多,的透水性越好,反之,空隙率越小,岩石能储存的地下水的空间就越少,岩石透水性越差。
4. 枕状构造
【答案】枕状构造是指水底喷发的基性熔岩或从陆地流入海中的基性熔岩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构造。熔岩多呈枕状椭球体,也有球状、柱状者,岩枕一般底面较平,顶面上凸呈枕状,其大小不一,直径通常几厘米到几米,以1~2米为多。
5. 诱发地震
【答案】诱发地震是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而引起的地震。这些外界因素可以是地下核爆炸、陨石坠落、油井灌水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水库地震。
6. 包气带水
【答案】包气带水是指埋藏在包气带中的地下水。包气带水常常以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的形式存在,重力水较少。降雨时。地下水下渗较多,包气带水可出现较多的重力水,包气带水主要作垂直方向的运动。
7. 不等粒结构
【答案】全晶质岩石中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根据矿物颗粒的粒径,可进一步分为细粒结构,中粒结构、粗粒结构和伟晶结构。
8. 震源
【答案】震源是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它是有一定大小的区域,又称震源区或震源体,是地震能量积聚和释放的地方。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震的震源称人工震源,如人工爆破(炸药爆破,核弹试验)等。天然地震震源和人工爆破震源的性质有很大区别。
9. 假晶
【答案】在化学沉积作用中结晶出来的矿物晶体被泥级、粉砂级沉积物掩埋后被选择性溶解,就会在两岩层接触面上留下与晶体大小和形态完全一致的空洞,称为晶痕,晶痕被充填或者原晶体直接被别的矿物交代就会形成假
二、简答题
10.发育于地表与地面的喀斯特景观各有哪些?
【答案】(1)地表喀斯特地貌
①峰丛、峰林和孤峰
峰丛和峰林是石灰岩遭受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其中峰丛是底部基坐相连的石峰,峰林是由峰从进一步向深处溶蚀、演化而形成。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盆地中。
②溶沟和石芽地表水沿岩石表面流动,由溶蚀、侵蚀形成的许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的突出部分叫石芽。石林:这是一种高大的石芽,高达20-30米,密布如林,故称石林。它是由于石灰岩纯度高、厚度大,层面水平,在热带多雨条件下形成的。
(2)地下喀斯特地貌
①溶斗和溶蚀洼地
溶斗是岩溶区地表圆形或椭圆形的洼地,溶蚀洼地是由四周为低山、丘陵和峰林所包围的封闭洼地。若溶斗和溶蚀洼地底部的通道被堵塞,可积水成塘,大的可以形成岩溶湖。
②落水洞、干谷和盲谷
落水洞是岩溶区地表水流向地下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岩溶垂直流水对裂隙不断溶蚀并随坍塌而形成。在河道中的落水洞,常使河水会部汇入地下,使河水断流形成干谷或盲谷。
11.岩浆岩与火山岩
【答案】(1)岩浆岩是指岩浆喷出地表或者侵入地壳冷却后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又称火成岩。
(2)火山岩是指火山喷发后,岩浆由于温度和压力骤降,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形成的岩石。火山岩特指火山喷发生成的岩石,而岩浆岩则包含了火山岩。
12.火山的喷发方式及其产物是什么?
【答案】(1)火山的喷发方式
因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使火山喷发的形式有很大差别,一般有这样一些分类:
①熔透式火山喷发
熔透式火山喷发是指由岩浆直接熔透地壳,井大面积地出露地表的火山作用。这种喷发方式只存在于地壳较薄的大洋中,大陆上已经没有。
②裂隙式火山喷发
裂隙式火山喷发岩是指岩浆沿着地壳的巨大裂隙溢出地表的喷发方式。这种喷发方式在陆地上目前只有冰岛可见,故又称为冰岛型火山,但在大洋中脊部位很普遍。
③中心式火山喷发
中心式火山喷发是指岩浆由喉管状通道喷出地表的方式。这是现代火山喷发的主要方式。根据火山喷发的激烈程度又可将其分为:爆发式、宁静式和中间式。
a. 爆发式
爆发式火山喷发又称培雷型火山喷发,这类火山在爆发时产生猛烈的爆炸现象。
b. 宁静式
宁静式火山喷发又称夏威夷型火山喷发,这种类型的火山爆发多为豁滞性小的、易流动的、不易冷凝的基性岩浆。
c. 中间式
中间式火山喷发介于爆炸式和宁静式之间,有时会有较猛烈的喷发,有时则为较宁静的溢流。
(2)火山的喷发产物
①固体产物
火山的固体喷出物也称为火山碎屑物,是各种成分不一、大小不一的块体。陆上火山喷发大多会有大量的固体喷出物。
②液体产物
火山喷出的液体产物即岩浆,其成分主要为硅酸盐,极少情况下为碳酸盐。不同类型的火山喷出的岩浆的成分也有很大的不同。
③气体产物
a. 火山期后阶段早期
温度通常在500℃以上,喷出的多为高温的干气体,水蒸气量很少,喷出物的成分主要为氯化钠、氯化钾和其他氟化物。
b. 温度降低到100℃~300℃时
火山喷出物主要为硫化氢、氯化氢、自然硫等气体,并在喷气口附近留下黄色或红色的沉积物。
c. 温度在略高于100℃时
喷出的主要气体成分是硫化氢和碳酸氨,并有含碱的火山气体和高温水蒸气。
d. 温度下降到100℃以下时